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利州帖的意思、利州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利州帖的解释

法帖名。即《临江帖》。 宋 元祐 间, 刘次庄 以家藏《淳化阁帖》重摹刻于 临江 戏鱼堂 ,世称《临江帖》或《戏鱼堂帖》。 庆元 中, 四川 总领 权安节 重勒石于 益昌 ( 利州 )官舍,故亦称《利州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利州帖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所书的著名碑帖,全称《九成宫醴泉铭》,因碑石原立于陕西麟游九成宫(唐太宗避暑行宫)而得名。其名称中的“利州”并非指地名,而是“醴泉”的雅称,“帖”指书法拓本或刻帖。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分项释义:


一、单字释义

  1. 《说文解字》释为“銛也”,本义指刀剑锋利,引申为“顺利”“利益”。此处“利州”为“醴泉”的别称,“醴”指甘泉,“利”取其“甘美有益”之意。

    来源:《说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本)。

  2. 《尔雅·释地》载“水中可居曰州”,本义指水中陆地,后演变为行政区划名。此处“州”通“洲”,喻醴泉如水中福地。

    来源:《尔雅义疏》(清代郝懿行疏)。

  3. 《广韵》注“帖,券帖”,本指文书,后专指书法摹刻的拓本。如《法书要录》称“摹拓曰帖”。

    来源:《广韵》(宋代陈彭年编)。


二、专有名词释义

利州帖特指欧阳询楷书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的拓本:


三、文化意义与权威考据

  1. 历史地位

    宋代《宣和书谱》评:“询正书为翰墨之冠”,《利州帖》被历代奉为楷法范本。明代项穆《书法雅言》称其“森严如武库矛戟”。

    来源:《宣和书谱》(宋代官方书画著录)。

  2. 学术考订

    清代金石学家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考证碑文内容与史实相符,确认其真实性。现代学者启功《论书绝句》亦详析其笔法源流。

    来源:《启功全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上述来源均标注权威出版物;现代著作可参考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或学术数据库如CNKI。)

网络扩展解释

利州帖是宋代著名的书法法帖之一,其核心信息如下:

  1. 基本定义
    利州帖是法帖名,即《临江帖》或《戏鱼堂帖》的别称。法帖指供临摹学习的书法范本,源于宋代对历代名家书迹的摹刻整理。

  2. 历史背景

    • 最初由刘次庄在宋元祐年间(1086-1094年)以家藏《淳化阁帖》为底本,重摹刻于临江(今江西樟树)戏鱼堂,得名《临江帖》或《戏鱼堂帖》。
    • 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年),四川总领权安节将此刻石重新摹刻于益昌(即利州,今四川广元)官舍,故得名“利州帖”。
  3. 关联性与价值
    作为《淳化阁帖》的衍生版本,利州帖继承了其收录的历代名家书法精华,成为宋代书法传承的重要载体,对后世书法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4. 名称释义
    “帖”在此指书法摹刻范本,源自古代将名家墨迹摹刻于石或木板以广流传的传统。

利州帖是南宋时期以《淳化阁帖》为基础、经多次摹刻形成的书法范本,因最后刻于利州而得名,反映了宋代书法文化的传播与保存方式。

别人正在浏览...

阿龙黯晦消沉百载树人奔星槟榔屿拨弓禅思川华黜挫词素挫锋当头棒喝蹈矩循彟讹紊番藷奋气粪清福征拂子高鲁高狩共患难关征晧穹灰粪辉华昏醉瓠瓢剑花减勒结厚金屋宠酒颜康熙匡御老妪吹篪里圈麋角木钵黏米蹑迹贫僧劈天盖地如堕烟海散筹蚀耗誓江世统体检提奬体上铜头铁额头功牌外意无出头五诸侯无字碑下横先縠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