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供守卫用的庐舍。《墨子·杂守》:“阁通守舍,相错穿室。”《东观汉记·张禹传》:“ 禹 巡行守舍,止大树下,食糒乾饭屑,饮水而已。”
(2).为看护庄稼而设置的庐舍。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七:“守舍,看禾庐也。架木苫草,略成构结,两人可舁。禾稼将熟,寝处其中,备防人畜。”
(3).看守门户;看家。《史记·酷吏列传》:“ 张汤 者, 杜 人也。其父为 长安 丞,出, 汤 为儿守舍。”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遇家人咸出,唯此妇守舍,忽见屋中大缸,妇试发之,见有大蛇,妇乃作汤,灌杀之。” 宋 范成大 《家人子辈往石湖检校暮归》诗:“衰翁牢守舍,肠断钓鱼磯。”
“守舍”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供守卫用的庐舍
指专为守卫人员建造的简易住所。例如《墨子·杂守》提到“阁通守舍,相错穿室”,说明这类建筑在军事防御中的用途。
为看护庄稼设置的庐舍
用于农业防护,如元代王祯《农书》记载:“守舍,看禾庐也。架木苫草,略成构结……寝处其中,备防人畜”。
看守门户;看家
指日常居家的看护行为。如《史记·酷吏列传》描述张汤幼年“为儿守舍”,《搜神记》中也有“妇人守舍”的情节。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详细释义,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来源。
守舍是一个动词短语,指守护和保护自己的住所或家园。它代表着对家庭、住所的照顾和保卫。
守舍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宀》是上面一个表示屋顶和房屋的部首,称为“宀部”;《舍》则是下面一个表示住所、房屋的部首,称为“舍部”。守舍总共有11个笔画。
守舍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子罕篇》中。它指的是守护自己的居所和家园的行为。后来逐渐引申为保护家庭和守卫住所的意思。
守舍的繁体字为“守捨”。
在古代,守舍的写法略有不同。《康熙字典》中记载了两种古代写法,分别是:“守捨”和“守厦”。这两种写法都代表着保护和守护居所的含义。
1. 他守舍着自己的房子,不让任何人侵犯。
2. 在冬季,我们要特别守舍,保证家中的供暖设备正常运作。
1. 守护
2. 保护
3. 居所
4. 住所
1. 照管
2. 守卫
3. 看守
1. 放任
2. 抛弃
3. 忽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