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消的意思、朴消的详细解释
朴消的解释
亦作“ 朴硝 ”。药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五·朴消》:“此物(皮消)见水即消,又能消化诸物,故谓之消。生於盐卤之地,状似末盐,凡牛马诸皮须此治熟,故今俗有盐消、皮消之称。煎炼入盆,凝结在下,粗朴者为朴消,在上有芒者为芒消,有牙者为马牙消。”消,今多作“硝”。此物用于硝皮革,医药上用作泻药或利尿药。通称“皮硝”。
词语分解
- 朴的解释 朴 (樸) ǔ 没有细加工的木料,喻不加修饰:朴素。朴实。朴厚。朴质。 朴 ò 落叶乔木,叶椭圆形,上部边缘有锯齿,花细小,色淡黄,果实球形,黑色,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器具。 朴 ō 〔朴刀〕古代的
- 消的解释 消 ā 溶化,散失:烟消云散。消融(亦作“消溶”)。消失。消逝。消亡。消沉。消极。消化。 灭掉,除去:消除。消灭。消毒。消炎。 把时间度过去:消夜。消夏。消闲。消遣。消磨(?)。 减少,损失,耗费:消
专业解析
朴消(pò xiāo)是中药学专用名词,指一种天然矿物药,现规范名称为朴硝,属于硫酸盐类矿物芒硝的粗制品。以下为汉语词典角度的详细释义:
一、基本释义
-
矿物来源
天然硫酸钠(Na₂SO₄)的粗结晶,多产于盐卤之地,经煎炼后表层凝结的白色细芒状结晶称“芒硝”,底层成块杂质较多者称“朴硝”。
-
性状特征
- 外观:呈不规则块片状,无色透明或灰白色,质脆易碎。
- 特性:味苦咸,性寒,易溶于水,暴露空气中易风化失去结晶水。
-
药性功效
归胃、大肠经,具有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热消肿之效。主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目赤肿痛等症。
二、古籍记载与辨析
- 《本草纲目》:李时珍区分“朴硝”“芒硝”“玄明粉”三者关系,指出朴硝为粗制品,需经萝卜提纯精制为芒硝,风化后得玄明粉。
- 《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载其“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六腑积聚”,强调其峻下作用。
三、现代应用与禁忌
- 临床使用:现代药理证实其硫酸钠成分可增加肠道渗透压,刺激肠壁蠕动,用于急性便秘治疗。
- 禁忌注意:孕妇、脾胃虚寒者禁用;不宜与硫黄、三棱同用;过量可致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四、相关术语延伸
- 别名:皮硝、盐硝(强调其咸味及制盐副产品来源)。
- 混淆辨析:朴硝(粗制品)→ 精制提纯 → 芒硝(纯净结晶)→ 风化脱水 → 玄明粉(无水硫酸钠)。
文献来源:
-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
- 《中华本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
- 《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
网络扩展解释
朴消(拼音:piáo xiāo)是一种中药材,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定义与来源
朴消是硫酸盐类矿物芒硝的粗制结晶,,亦作“朴硝”。其名称源于“此物见水即消,又能消化诸物”的特性()。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等地,采自盐卤之地或经人工煎炼制成。
2.性味与功效
- 性味:辛苦咸,寒,有小毒()。
- 功效:泻热软坚、润燥通便、解毒消肿,主治实热积滞、腹胀便秘、目赤肿痛、喉痹、痈肿等()。
3.用法与禁忌
- 用法:以外用为主,研末吹喉或调敷患处;内服多用其精制品芒硝或玄明粉()。
- 禁忌:脾胃虚寒及孕妇禁用,需遵医嘱()。
4.相关名称
别称包括朴硝石、消石朴、皮硝、盐硝等()。
提示:如需具体用药或完整信息,可参考《本草纲目》或权威中医药平台()。
别人正在浏览...
辨颠帖变格采缯草泽趁势落篷词义村童村墟打誓得不得抵视抖瑟斗蚁断疟矾粉纷缊高山仰止关机寒瘃耗敝豪肆和必斯护理员笏头觳土壶中日月僵立计白当黑静渊钧权枯叶灵芽六宫鸾鹤緑萍馒首马札子痲疹貉睡盘根错节溥天率土钱范迁侵潜踪蹑迹癄瘁秦墟儒典三陆闪绝审别石碑丕诗谶陶气调色板铁壁通规驮价响儿现刻燮理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