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称痧子、瘄子。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泪、皮肤起红疹为其病症。 明 王肯堂 《幼科证治准绳·痲疹》:“痲疹浮小而有头粒,随出即收,不结浓疮,北人谓之糖疮,南人谓之麩疮, 吴 人谓之痧, 越 人谓之瘖,古所谓痲, 闻人氏 所谓肤疹是也。”
痲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释义,该词条由"痲"(皮肤出现斑块)和"疹"(皮肤小疱)组合而成,特指因病毒侵袭导致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的疾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资料显示,典型临床症状包括持续高热(可达40℃)、咳嗽流涕、结膜充血及口腔黏膜斑(科普利克斑)。皮疹通常始于耳后发际线,渐次向面部、躯干及四肢扩散,呈现玫瑰色斑丘疹特征。
世界卫生组织《麻疹实况报道》指出,该病通过飞沫传播,基本传染数(R0)高达12-18,未接种疫苗的儿童感染率超过90%。其并发症包括肺炎(6%)、脑炎(0.1%)等,免疫缺陷患者病死率可达10%。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建议采用支持性治疗方案,包括维生素A补充(降低50%病死率)、退热剂使用及继发感染控制。预防以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为主,两剂接种后保护效力达97%。
“痲疹”是“麻疹”的旧称或异体写法,指同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下是详细解释: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单股负链RNA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病,属于副黏液病毒科。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或密切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未接种疫苗的儿童易感。
常见并发症包括肺炎、中耳炎,严重时可引发脑炎。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支持治疗为主,如退热、补液等。
接种麻疹疫苗是最有效预防手段,可形成终身免疫。流行期间需避免密集场所,做好呼吸道隔离。
注:现代医学规范术语为“麻疹”,“痲疹”多见于历史文献或非专业表述,实际指同一疾病。
黯黪安陵君闇投白辣辣棒喝主义本着鄙躁才秀参劝城旦书初测黛漪捣衣石大豫舞发迹变泰芳香法体風羊功德田宫扇乖叛贯彻始终过堂含真台拫治黄香梅化鱼毁爇豁辣架落将尉教学计划静事跼曲刻苦钻研睽别良沃凌谇鲁风鞵门墩敏才明昏排教箝口侧目起吊塞诘三洪三社色斯善志蚀啮饰外水堨它界天灾退热讬宠相长祥缟纤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