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高山仰止的意思、高山仰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高山仰止的解释

语出《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后用以谓崇敬仰慕。《隋书·高祖纪下》:“有功之臣,降情文艺,家门子姪,各守一经,令海内翕然,高山仰止。” 唐 张说 《祭殷仲堪羊叔子文》:“凡百君子,高山仰止,馨香以时,敬恭明祀。”《人民文学》1978年第5期:“一条曲折的山径把观众的视线引向推得更高的造型端庄的红色纪念馆,使人有‘高山仰止’之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高山仰止"是汉语中的经典成语,出自《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字面意为仰望巍峨高山,比喻对崇高品德或杰出人物的敬仰与向往。《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比喻崇高的德行,令人景仰"。

该成语的语义发展可分为三个层面:

  1. 自然意象:以山体巍峨喻指崇高境界,《说文解字》释"山"为"宣气散生万物",凸显其承载生命的高度象征;
  2. 德行比拟:东汉郑玄笺注《毛诗》时指出"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将自然意象转化为道德追求;
  3. 行为准则: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疏解为"仰是心慕,行是体仿",强调由敬仰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双重内涵。

在历代文献中,该成语常被用于赞颂圣贤,如《史记·孔子世家》引此语评价孔子德行的感召力。现代汉语中既保留了对杰出人物的敬仰之意,也延伸出对学术高峰、艺术成就等抽象价值的向往,如钱钟书《管锥编》中用以描述学术追求的至高境界。

语言学角度分析,该成语属于"比德"修辞范畴,通过自然物象与道德概念的异质同构,构建出中华民族特有的道德审美范式。四字格结构符合汉语成语的韵律特征,"仰止"二字以动作终止态强化了敬慕的持续性,形成独特的语义张力。

网络扩展解释

“高山仰止”是一个源自《诗经》的成语,常用于表达对高尚品德或伟大事物的敬仰之情。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出处与字面含义

二、比喻义与用法

三、历史注释与延伸

四、经典用例

五、相关扩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诗经》《史记》等典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包乾碧虚郎布丁超然独处查收疵毛簜节单衣道尽涂殚达恉得道多助调化鼎足而三黩贿访采藩岳芬馨耿怆过山龙捍索衡情酌理猴年怀藴呼风唤雨家鸡野鹜讲锐蛟患畸重絶叹军哗宽转輘輷灵燿林旭蝼蚓密闭麋田南渡江淖约溺爱宁泰圻堮晴昼栖遟曲城仁至义尽三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食鱼寿比南山熟套綀子司吏踏牀微衷文昭乡佐险戾小京官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