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和售的意思、和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和售的解释

平价交易。《新唐书·吴凑传》:“京师苦宫市彊估取物,而有司附媚中官,率阿从无敢争。 凑 见便殿,因言……宜料中官高年谨信者为宫市令,平贾和售,以息众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和售"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经济术语,主要指中国古代政府为调节粮食市场、稳定粮价、保障民生而采取的一种粮食购销政策。其核心含义是官府在粮食丰收、价格低廉时按合理价格收购储存(“和籴”),在粮食歉收、价格高涨时按合理价格出售(“和粜”),以达到平抑物价、救济灾荒、充实国库的目的。

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与运作机制:

    • “和”的含义: 这里的“和”并非简单的“和谐”,而是指协商、议价、公平交易的意思,强调官府与百姓之间在买卖粮食时遵循双方认可(或官府规定)的合理价格进行交易,区别于强制征购或无偿征收。
    • “售”的含义: 指出售、卖出。在“和售”语境中,更侧重于指官府在特定时期(如灾荒、粮价高涨时)向市场出售粮食的行为,即“和粜”。与之相对的收购行为称为“和籴”。,
    • 核心机制: “和售”(常与“和籴”并提)是古代常平仓制度或类似平准政策的核心手段之一。政府通过“籴”(买)和“粜”(卖)的交替操作,发挥“丰则贵籴,歉则贱粜”的调节功能。,
  2. 历史背景与目的:

    • 起源与发展: 类似思想可追溯至先秦(如李悝的“平籴法”),制度化则始于汉代耿寿昌创设的“常平仓”。后世如唐、宋、明、清等朝代均沿袭并发展了这一制度,成为重要的财政和民生政策。,
    • 主要目的:
      • 平抑粮价: 防止“谷贱伤农”(丰收时粮价过低损害农民利益)和“谷贵伤民”(歉收时粮价过高损害市民利益),维护市场稳定。,
      • 备荒赈灾: 通过丰年收购储备粮食,在荒年或青黄不接时出售或赈济,缓解灾情,保障社会安定。,
      • 充实国储: 为政府储备战略物资(军粮等)。
  3. 意义与评价:

    • 积极意义: “和售”政策体现了古代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智慧,旨在平衡社会各阶层的利益,维护小农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在理想状态下,它确实能起到一定的稳定市场、救济民生的作用。,
    • 实践中的问题: 历史上,“和籴”与“和粜”在执行过程中常因吏治腐败、财政困难等原因而变形。例如,“和籴”可能演变为强制低价征购(“抑配”),成为农民的额外负担;“和粜”也可能因管理不善或贪腐而无法惠及真正需要的贫民。因此,其实际效果常与制度设计的初衷有差距。,

“和售”在古代汉语语境中,特指官府为平抑粮价、调节市场、备荒赈灾,以协商或规定的合理价格向民间出售粮食(即“和粜”)的行为。它是与“和籴”(官府收购)相辅相成的古代重要经济政策手段,共同构成了“常平”制度的核心,体现了传统中国以政府干预维护经济民生稳定的治理理念。

引用参考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6). 现代汉语词典 (第7版). 商务印书馆. (权威定义基础)
  2. 白寿彝 总主编. (1999). 中国通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历史背景与制度演变)
  3. 邓云特. (1984). 中国救荒史. 商务印书馆. (政策目的与实践效果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和售”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拼音:hé shòu
结构:联合式合成词(“和”表公平,“售”指交易)
核心含义:指平价交易,即买卖双方以公平合理的价格进行商品交换。

二、历史出处与语境

该词最早见于《新唐书·吴凑传》记载的唐代社会现象。当时京城存在“宫市强估取物”的问题(官府以低价强购民物),而吴凑建议选拔年长谨慎的宦官担任“宫市令”,推行“平贾和售”,即通过公平定价平息民怨。

三、词义解析

  1. “和”:此处取“调和、公平”之意,强调交易过程的公正性。
  2. “售”:古义为“卖出”,引申为交易行为(参考、6对“售”的单独解释)。

四、现代延伸与用例

虽然“和售”本身是历史词汇,但在现代语境中:

五、注意事项

需区分“和售”与“合售”(联合销售)的差异,后者是现代商业术语,指向不同主体共同销售商品。

如需进一步了解“售”的单独含义或历史文献原文,可参考汉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八冲榜簇倍里尼汴宫标位笔形猜拳行令长伯城栅持位寸禄盗穵调蹇东鲁书独创性惇序扶栏父亲节艮维钩缗观顾馆谷憨态可掬获胜简纸疾风彰劲草经史子集浸蚀九主举按具美口络羸劣连台本戏李靖柳暗花明六部密率啮指诺诺偏谬芊绵情迹绮食丘山之功桡蔑扰杂人地如像沈默寡言申纾庶土搜辑俗中人屠脍违避无失显昭谐声膝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