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匡合的意思、匡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匡合的解释

《论语·宪问》:“ 桓公 九合诸侯,不以兵车, 管仲 之力也…… 管仲 相 桓公 ,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后以“匡合”谓纠合力量,匡定天下。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 齐桓 设庭燎之礼,故有匡合之功。”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岂世乏曩时之臣,士无匡合之志歟?”《北齐书·文宣帝纪》:“逮光统前绪,持衡匡合,华戎混一,风海调夷。”《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 司马消难 、 王谦 ,常人之下者,非有匡合之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匡合"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词源结构与典故应用两个维度解析:

一、词源结构 "匡"字本义指方正容器,引申为纠正、扶正,《说文解字》释作"匡,正也"。在《广雅·释诂》中进一步扩展为"匡,助也",强调辅助之意。"合"字甲骨文象器盖相合之形,《尔雅》训为"合,会也",指聚合、协同。二字结合形成"匡合",特指通过团结各方力量实现拨乱反正的政治行为。

二、典故应用 该词定型于春秋典故,《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记载齐桓公在管仲辅佐下,通过多次会盟诸侯匡正周室权威的历史事件。后世《汉书·叙传》引申为"匡合之功"的政治军事谋略,特指乱世中整合分裂势力、重建政治秩序的能力。

现代汉语中,"匡合"多用于学术著作描述历史政治整合,如钱穆《国史大纲》分析秦汉统一时强调"非单纯武力征服,实文化匡合之力"。在语言应用层面,《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标注为书面语,释义"指聚合力量匡正时弊"。

(注:由于学术数据库访问限制,具体引文出处建议链接至《汉语大词典》在线版、国学大师网等权威辞书平台,此处按用户要求隐去实际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匡合”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含义与历史典故密切相关,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匡合”指通过纠合力量、匡正天下,最终实现统一或和谐的状态。该词源于《论语·宪问》中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强调以非武力手段联合诸侯、安定天下。

二、典故来源

  1. 《论语》记载
    孔子评价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通过外交而非战争实现诸侯联盟,使周王朝恢复秩序,百姓受益。
  2. 历史应用
    如《晋书》提到齐桓公忽略管仲的缺点而重视其“匡合之大谋”,《文选》也以“匡合之功”形容齐桓公的霸业。

三、延伸用法

四、相关成语 “匡合之功”专指治理国家的重大功劳,如王褒《圣主得贤臣颂》中“齐桓设庭燎之礼,故有匡合之功”。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文学语境,核心内涵是通过智慧与协作实现统一,而非依赖武力。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句,可参考《汉典》或《晋书》相关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安全保密安置边靡膊膊博敏藏盖程朱学派迟日颠顔凋悴跌跌撞撞敌面东谷斗米尺布繁开飞启凤凰池焚修攻瑕索垢毂辘鹰宏观经济货匨交竹金翿矜节旧林九盘鸠雨溘匝脸盘僚侍六一老龙夔美妙目翳嫋嫋匹畴品俗蒲柳之姿挈领提纲青池清酎亲近穷素衢关少文生锈社友实事涮锅子送老田棱铜围铁马屯紥吐字惟那木纬説弦晦鲜绮小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