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十七帖的意思、十七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十七帖的解释

草书法帖名。 晋 王羲之 所书信札。因第一札开头有“十七日”三字,故名。 唐 太宗 时,命爱好书法的京官隶属弘文舘,以禁中法书为学习的范本,中有“十七帖”,故又称“舘本十七帖”。此后辗转相刻,版本不下十馀种。今存有翻摹的 宋 拓本。 唐 张彦远 《法书要录·右军书记》:“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 贞观 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二字,是烜赫著名帖也。”参阅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十七帖疏证》。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十七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草书代表作之一,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1. 名称由来
    该帖因卷首第一封书信以“十七日”开头而得名()。据考证,全帖共收录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27封书信,内容涵盖问候、药草交流、风土见闻等生活琐事,现存版本为唐代摹刻本()。

  2. 书法艺术价值
    作为“书中龙”(),其草书特点包括:

    • 笔法简练,去繁就省,开创“新草”风格
    • 章法疏密有致,既有从容点画,又有奔放节奏
    • 被历代奉为草书典范,宋人黄伯思赞其具“中庸”之美()
  3. 文化意义
    清代《芸窗雅事》将“临十七帖数行”列为文人雅事,反映出其在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信件内容如《积雪凝寒帖》中“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等句,也展现了晋人风骨()。

注:部分词典提及该词引申为“事务繁杂”的比喻义(),但此用法远不如其书法本体含义通行。欲查看完整释文,可参考《十七帖释文及译文》等专业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十七帖》的意思

《十七帖》是指中国古代的一种书写形式,用于宣扬道德、规范人们的行为。它以17条不同的宣言或规则的形式呈现,目的是教育人们学习、修养和约束自己。

《十七帖》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十七帖》可以拆分为:“十”、“七”和“帖”三个部分。

《十七帖》的来源

《十七帖》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明代(1368年-1644年)儒家思想家李时中的作品。他主张通过教育和训诫来塑造人们的品德和行为,于是在他的著作中,形成了《十七帖》。

《十七帖》的繁体字

《十七帖》的繁体字为「十七帖」,与简体字一样。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十七帖》这个词在古代要用毛笔书写,并且字体、结构也有所不同。具体写法因时代而异,古代写法通常更加繁复,筆画更多。

《十七帖》的例句

《十七帖》的例句如下:

  1. 以诚为本。
  2. 笃行无息。
  3. 化繁为简。
  4. 知行合一。
  5. 守正不回。
  6.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7. 爱人者,人恒爱之。
  8. 为人而不忠,无需言辞。

与《十七帖》相关的词语

与《十七帖》相关的词语有:

与《十七帖》相反的词语

与《十七帖》相反的词语是:

别人正在浏览...

饱闻变警冰惕必然性推理痹下补过拾遗猜贼鸧鹒残骸承露盘赪頩点一点二地凌定陵对牌饭锅封豨蜂牖归论龟言简代教唆浄业锦章棘正屦舃康采恩可来懒钝老火凌风舸缦缦满清末造没牙没口墨家流南阳炮煨啪塌蓬丘嚬噈勤饬圊厕蜻蛚青秋求竭启颜去暗投明软骨士习水亭赎生黍子通用性土鼓兔罝忘八旦万叶诬扳下访校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