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凫臾的意思、凫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凫臾的解释

古国名。即 夫馀 。在今 东北 地区。《礼记·王制》“东方曰寄” 孔颖达 疏引 汉 应劭 《风俗通》:“夷者,觝也,其类有九。依《东夷传》九种:一曰 玄菟 ,二曰 乐浪 ,三曰 高驪 ,四曰 满饰 ,五曰 鳧臾 ,六曰 索家 ,七曰 东屠 ,八曰 倭人 ,九曰 天鄙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凫臾是古代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含义的复合词。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凫"本义指野鸭,如《诗经·郑风》中"凫鹥在泾";"臾"则有两解:一为"须臾"表时间短暂,二为古国名,如《春秋》提到的"费国",别称凫臾。两字合称"凫臾",特指春秋时期位于今山东费县一带的小诸侯国,《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载其曾参与中原会盟,后为鲁国附庸。

在文字学角度,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考证"凫臾"作为地名时,"凫"取象于当地水泽地貌特征,"臾"则与古东夷部族称谓相关。现代考古发现印证了该地区存在商周时期聚落遗址,出土青铜器铭文中可见"凫伯"称谓,与传世文献记载形成互证。

网络扩展解释

“凫臾”是一个古代国名,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二、历史与文化背景

  1. 族源与图腾
    扶馀族又称“凫臾”,其名称源自“野鸭子”(俗名“洛鸟”),族人以野鸭为图腾。
  2. 名称由来
    • 扶馀人将“盐”称为“馀”,因当地生长一种含盐的扶桑树(又称“雒常树”),故得名“扶馀”。
    • 《山海经》等古籍中记载此树为“雒棠”“服常”等异名。

三、文献记载

四、补充说明

“凫臾”一词多见于古籍及民族史研究,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如需进一步了解扶馀族历史,可参考《东夷传》及相关考古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鄙俴嬖习痹医倡义澄清赤駮雏发初服春中氮肥德况底靖东巴文对调蠹胥服采高风劲节革出教门冠屦倒施还脚黑晶晶横三顺四话长狐凭鼠伏箭笄缄书譤蔽桀然竟旦跼天开迹连职沥滴隆就緑樽毛元锐门彩黏贴欧文抛沦妻公泣麟悲凤亲丁七迁曲胤忍得日冠梢书深窅拾蜯帅使水塔送抱推襟童养吾当芜灭小杜西部片写诚谐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