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location;ration] 配售;分配
(1).调配给予。《晋书·郭默传》:“若疆埸有虞,被使出征,方始配给,将卒无素,恩信不著,以此临敌,少有不败矣。”《宋书·刘穆之传》:“ 高祖 疑 长民 难独任,留 穆之 以辅之。加建威将军,置佐吏,配给实力。”
(2).将紧缺的生活必需品定量分配给消费者。分收费或无偿两种,收费的也称“配售”。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八回:“因为敌人的维持村完全实行配给,货物都集中到他的合作社里,价钱特别贵,老百姓买东西还受限制,一家一月只配给一盒洋火、半斤油、三尺布。一人一月二两盐。”
"配给"是现代汉语中表示物资分配制度的专业术语,指政府或管理机构在资源紧缺时期,按照特定标准向民众定量供应生活必需品的制度。其核心特征包含三方面:
计划性分配机制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配给是"按规定的数量和价格供给"的行为,常见于战争、自然灾害等特殊时期[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该制度通过粮票、布票等票证实现物资管控,中国在1953-1993年实行计划经济时期,全国人均年粮食配给量约200公斤[来源: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社会公平属性 配给制度具有调节资源分配的社会功能,例如英国在二战期间实施的食品配给制,通过"全国登记-定额分配-凭券领取"流程,使肉、糖等必需品的公民获取率提升至98%[来源:大英百科全书战时经济条目]。
法律约束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4条明确"国家合理安排积累和消费,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这为特殊时期的配给制度提供了法理依据。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武汉市通过"社区网格化配给系统",日均完成生活物资配送850吨[来源: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实录]。
该词在语用学范畴存在概念延伸,现代企业管理中出现的"带宽配给""算力配给"等新用法,仍保持着"定量供应"的核心语义特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
“配给”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案例或具体文献,可参考《晋书》《宋书》等古籍,或查阅现代经济史资料。
安佳罢倦保丁宝葫芦的秘密宝瑟背诞便饭勃姑餐英徂征刀头蜜傎踬凋歇定鼎门东方图书馆斗引发紒封河斧凿痕骨瘦形销函辕猴儿花攒绮簇槐槽环规环邻瓠芭楗竹交合结业敬老慈穉仅然郡倅昆侖丘狼嚎鬼叫离晖柳永芦根漫笔难乎其难旁逸斜出偏令贫姑洽赏气竭声嘶倾踣请愆榕迳山瓢伸抖水云舟桐宫屯封枉尺直寻亡酒闻士武昌剩竹五生仙旛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