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详从容。《管子·势》:“故贤者安徐正静,柔节先定。”《国语·越语下》:“宜为主人,安徐而重固。” 唐 陈鸿 《东城老父传》:“视听不衰,言甚安徐,心力不耗,语太平事,歷歷可听。”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内虽荏,而色若厉焉;行无防检,而步趋若安徐焉;识者病之。”
"安徐"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在古代文献中可见其踪迹。其含义可从字义和典籍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核心释义
指神态、举止或态度从容不迫,安稳而舒缓。强调一种平和、稳重、不急躁的状态。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释义为:"安详从容。"(来源:权威辞书释义)
二、单字解析
二字结合,强化了"平和稳重、不疾不徐"的意蕴。
三、典籍用例佐证
此词多见于先秦至汉代的文献,体现古人推崇的修养境界:
——描述为政者应保持安稳从容、沉静端正的姿态,以柔韧的节操应对变化。
——强调君主仪态安详从容,则行为节度自然宽厚仁和。
结论
"安徐"是形容身心沉稳、动作舒缓、气度从容的书面语词汇,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内在修养与外在仪态和谐统一的追求。其权威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典籍出处可查证《管子》《鬼谷子》等先秦诸子文献。(注:因引用内容源自经典古籍及权威辞书,无直接可链接的现代网页来源,建议查阅相关纸质或专业数据库文献。)
“安徐”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表示安详从容、平静安稳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安徐”由“安”和“徐”组合而成:
“安徐”常与“正静”连用(如“安徐正静”),进一步强调思虑精诚、心气平静的状态。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献原文,可参考《管子》《国语》等古籍,或查阅、的详细引用内容。
安堵如故别魂鼻孔辽天摒攩惨急馋态吃一节,剥一节传战档案馆典变递积斗级读灋贰属凡识飞布拱己何况槐厅会社混号简廸贱迹监仆金科玉臬鸠七咤齎运空中诓诱雷腾烈景烈文领御柳意楼敌銮旂鹿鸣宴论辑名高闹鬨鬨秾逸泮林革音旗竿碶牐衽席之爱容盛入谷若离若即塞纳河三拜芟除善学生活费蜃气守押衰老水牌豚肘危思五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