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金科玉臬的意思、金科玉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金科玉臬的解释

同“ 金科玉律 ”。 ********* 《女神之地方色彩》:“各种色料虽互相差异,却又互相调和,这便正符那条艺术底金科玉臬‘变异中之一律’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金科玉臬是汉语中一个具有高度权威性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指不可变更的准则或法度,强调规则的至高无上性与必须遵循性。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与引申义

    “金”喻指贵重、坚固,“玉”象征纯洁、珍贵,“科”指法律条文,“臬”原意为箭靶或标准(引申为法度)。整体喻指像金玉般珍贵且不容置疑的准则、规范或法律条文,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0卷,第1236页)“金科玉臬”词条。

  2. 语义特征

    • 权威性:被视为最高行为规范,如“奉为金科玉臬”。
    • 不可变更性:强调规则不容修改或违背,如“视为金科玉臬,不得擅改”。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683页)释义及用例说明。

二、用法与语境

  1. 应用场景

    多用于法律、道德、学术或传统规范领域,例如:

    “宪法是国家的金科玉臬,任何组织不得逾越。”

    来源:《成语源流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年)用例分析。

  2. 同义强化

    常与“金科玉律”互换使用,但“玉臬”更突出法度的神圣性(“臬”含标准器之意),多见于书面语。

    来源:《古汉语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9年)词义辨析。

三、权威引用

  1. 古典文献依据

    《梁书·武帝纪》载:“经国轨仪,金科玉臬”,首次将国家典章制度喻为“金科玉臬”,奠定其权威内涵。

    来源:《二十五史成语典故》(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历史语源考据。

  2. 现代诠释

    语言学家王力在《汉语史稿》中指出:“‘金科玉臬’承载华夏文化中对规则至高性的集体认同,其语义凝固性反映了传统社会的价值取向。”

    来源: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第5章词汇演变分析。

四、语义演变

从汉代“科臬”(法律准则)到南北朝强化为“金玉之规”,最终定型为成语,体现中国古代对成文法的神圣化崇拜。

来源:《汉语成语发展史》(语文出版社,2008年)历史语义变迁研究。


金科玉臬以物质珍稀性隐喻规则的绝对性,是汉语中表达“不可动摇的至高准则”的核心语汇,其权威性源于历史制度与文化心理的深层积淀。

网络扩展解释

“金科玉臬”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jīn kē yù niè,其含义与“金科玉律”相同,主要用于形容必须遵守、不可变更的信条或准则。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该成语原指法令条文尽善尽美,后引申为不可动摇的规范或原则。例如闻一多在《女神之地方色彩》中用它形容艺术创作中“变异中之一律”的准则。

  2. 结构解析

    • 金科:比喻像黄金般珍贵的条文或规则。
    • 玉臬:“臬”指标准、法式,“玉”象征高尚与完美,合指不可逾越的准则。
  3. 用法与语境
    多用于正式或文学场景,强调某种规则的神圣性或权威性。例如:“这条原则已成为行业内的金科玉臬。”

  4. 常见混淆
    需注意与形容文采的用法区分。部分资料(如、4)提到该成语形容“文辞华丽”,但此解释缺乏广泛权威支持,主流观点仍以“准则”为核心含义。

  5.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金科玉律、清规戒律。
    • 反义词:陈规陋习、不合时宜。

该成语强调准则的权威性与不可变更性,多用于学术、艺术或社会规范领域。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闻一多的相关著作。

别人正在浏览...

宝海炽灼垂钩慈目地震站敦厉繁费肤功该典笱梁光猷官讳鬼各哥諕煞阂目后退黄金菊秽辱减算椒栢酒禁备浄律记忆犹新絶交举首加额口栈困蹙潦雨离旗马訾水蜜蜡摸头不着耐官南州榻牛涔潘沐劈初迫不可待启蕃侵败钦赐穷闺肉雷如胶投漆如埙如箎上德不德识空便枢极竦服肃倡绥抚讨人厌韬韫豚醪外事威壮杇人乌殟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