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凡识的意思、凡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凡识的解释

平常人的见识。亦指见识平常的人。《宋书·徐广传》:“好安愿逸,万物之大趣;习旧骇新,凡识所不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凡识"是汉语中具有复合语义的佛教术语,其释义可从字源和佛学角度作双重解析:

一、字源释义 "凡"在《汉语大词典》中有三重义项:①平常、普通;②尘世、世俗;③概括之辞。此处取前两义,指未入圣道的普通认知状态。"识"在《说文解字》中训为"知也",段玉裁注"意内而言外也",本义指人类的认识能力。《古代汉语词典》特别指出"识"在佛教唯识学中特指"心识",即阿赖耶识等八识体系。

二、佛学释义 根据《佛学大辞典》记载,"凡识"是佛教唯识宗核心概念,包含两层要义:

  1. 世俗认知局限:指未证悟者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形成的虚妄分别,如《成唯识论》云"凡识所缘,唯识所现"(卷三)。
  2. 修行次第概念:与"圣智"相对,特指凡夫未能超越我法二执的认识层次,《大乘起信论》将其归为"不觉"状态,需通过"离念"修行方能破除。

三、语义演变 据《汉语佛教词语辞典》考证,该词最早见于南北朝佛经译本,隋代智者大师《摩诃止观》中确立其哲学内涵。唐宋时期通过禅宗语录进入俗语系统,衍生出"见识平庸"的引申义,如《朱子语类》载"此说虽凡识,亦有可取处"。

四、现代应用 在当代宗教哲学领域,中国佛教协会《法音》期刊多次论述该词,强调其作为"认识论与修证论结合点"的特殊地位。教育部《佛教汉语研究》课题组将其列为重点研究词汇,指出其构成体现了汉语吸收梵文概念的独特方式。

网络扩展解释

“凡识”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凡识”指平常人的见识,也可代指见识平常的人。该词由“凡”(意为普通、平常)和“识”(指见识、认知)组合而成,强调普通人的认知水平或认知局限。

二、古籍例证

《宋书·徐广传》中曾用此词:“好安愿逸,万物之大趣;习旧骇新,凡识所不免。” 此句意为:追求安逸是万物的本性,而固守旧习、畏惧新事物则是普通人常见的认知局限。

三、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中,表达对普通人认知特点的客观描述,如:“老干部何凡识存了他们的险恶用心”。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古籍解读或学术讨论。

四、补充说明

“凡”字本身具有“普通”“所有”等含义,而“识”在古汉语中常与认知能力相关,二者组合后既包含认知主体的平凡性,也暗含认知范围的局限性。

别人正在浏览...

白眼珠子鄙旅驳蚌舱位朝客高流超躐饬诫侈谈憧憬川湄触暑错宝单词颠头耸脑二二八武装起义放让工业社会輁轴关聚龟珠过岔横録江濑简徒翦缀金蚕酒盆谲诳开敷涖阼銮驾队子挛拘麦气买账煤炸绵矩凝笑瓶供峭涩清潭青霄路齐终趋炎附势人心所向茹黄三官钱上溜头奢尚蜀刀殊形诡状树叶掉下来怕打破头司马树天菩萨殄殪同伴偷儿驒驒枉错五茄跣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