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一太湖石的别称。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宋 宣和 时, 朱勔 、 童贯 以花石娱人主意…… 艮岳 一石,高四十餘丈,封为盘固侯,石自此重矣。”
槃固侯:对太湖石的戏称。 宋 方勺 《泊宅编》卷三:“ 平江府 朱勔 造巨舰,载太湖石一块至京,以千人舁进…… 勔 遂为威远军节度使,而封石为磐固侯。”
“盘固侯”是古代对太湖石的一种戏称,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基本词义
该词指代太湖石,带有拟人化色彩,意为“坚固如盘的侯爵”。其名称可能源于太湖石形态稳重、质地坚硬的特点,以“侯”爵位赋予其尊贵地位,实为文人或民间对奇石的戏谑称呼。
历史出处
最早记载见于宋代方勺的《泊宅编》,提及宋徽宗时期权臣朱勔运送巨型太湖石进京,因工程浩大(需千人搬运),石头被戏封为“磐固侯”。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也提到宣和年间一块高四十余丈的艮岳石被封此名。
文化背景
这一戏称与北宋“花石纲”事件密切相关。宋徽宗痴迷奇石,命朱勔等人从江南搜罗太湖石建造皇家园林“艮岳”,劳民伤财,成为北宋灭亡的诱因之一。封石为侯的行为,既反映统治者的荒诞,也暗含对权贵奢靡的讽刺。
文字变体
不同文献中,“盘固侯”亦写作“磐固侯”或“槃固侯”,属同音异形词,均指向同一典故。
该词通过拟人化命名,映射了北宋末期政治腐败与社会矛盾,兼具历史事件记录和文学隐喻功能。若需进一步了解“花石纲”或相关史料,可查阅《泊宅编》《五杂俎》等原始文献。
《盘固侯》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一个人在困境中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意志,不屈不挠地抗争,最终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盘固侯》这个词由“皿”、“囗”、“人”、“侯”四个部首组成。
部首“皿”的笔画数为5,部首“囗”的笔画数为3,部首“人”的笔画数为2,部首“侯”的笔画数为7。
《盘固侯》这个成语的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传说故事。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个名叫盘固侯的人,他在一次战争中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和财富,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以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带领族人们艰苦奋斗,最终重建了家园,成为一方英雄。
《盘固侯》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盤固侯」。
在古代汉字中,盘字的写法有一种是「般」,固字的写法是「堎」,侯字的写法是「候」。
他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后,仍然能够保持盘固侯的精神,奋勇向前。
盘剥、盘亏、盘根错节
坚定不移、毅然决然、坚忍不拔
动摇、胆怯、退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