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仕途的升迁和降职,出仕和退隐。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辞受取予不苟为有廉,进退出处不苟为有耻。”
“进退出处”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士人在仕途中的选择与境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这一成语反映了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既包含对个人进退的权衡,也隐含对士大夫气节的推崇。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故或例句,可参考白居易、魏源的相关著作,或查阅《汉典》等权威辞书。
《进退出处》是一个成语,表示一个人或者物体进入或离开某个地方的地方或位置。这个词的组成部分有三个,分别是“进”、“退”和“处”,每个部分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
《进退出处》这个词包含了三个汉字,它们的字形和笔画数分别是:
· 进(辶字旁,10画)
· 退(辶字旁,11画)
· 处(寸字旁,5画)
来源:
《进退出处》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宗人制》这本古代典籍中,在古代用来指示人员进出离开的地点或方位,如宫殿的正门、寺庙的山门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衍生出更多的含义,可以用来形容各种场景中的进出或离开。
繁体:
进:進
退:退
处:處
古时候汉字写法:
进:進
退:退
处:處
例句:
1. 老师告诉学生们,进学校的时候要按照规定的入口进进退出处。
2. 新任总经理上任后重新规划了公司的进退处,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组词:
进入、退出、进展、退步、处境、处理、处置。
近义词:
进退有据、出入自如。
反义词:
困顿、困境、陷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