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轻黷 ”。轻慢亵渎。 唐 刘禹锡 《为京兆韦尹降诞日进衣状》:“轻瀆宸扆,无任兢惶。” 唐 柳宗元 《谢襄阳李夷简尚书委曲抚问启》:“谨奉启起居,轻黷威严,倍增战越。”《云笈七籤》卷二五:“谨奉此章,冒犯北极,轻黷明神,倍深战慄之至。” 明 方孝孺 《与邵真斋书》之三:“某适有痔疮之苦,不能躬诣,专令人上请,幸翻然一来,以慰悬仰。轻瀆之罪,尚容面谢不宣。”
“轻渎”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īng dú(),意为轻慢、不恭敬地冒犯,常与“亵渎”互为近义词。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对人或事物表现出轻视、怠慢的态度,甚至带有亵渎的意味。例如唐代刘禹锡《为京兆韦尹降诞日进衣状》中“轻瀆宸扆,无任兢惶”,即表达因冒犯帝王威严而惶恐不安。
构词与字源
使用场景
多用于正式或庄重语境,如古代奏章、宗教仪式等,表达对权威、神明或重要事物的不敬。例如《云笈七籤》中“轻黷明神,倍深战慄”即指对神灵的冒犯。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若需更具体的历史文献例证,可参考唐代至明代的相关典籍。
轻渎是指对宗教、神圣或庄严的事物,以不敬或蔑视的态度对待,不加尊重或嘲笑的行为。它是一种对神圣事物的亵渎或对价值观的不尊重。
轻渎的拆分部首为车和水,其中“车”为左边的部首,而“水”为右边的部首。它的总笔画数为12。
《轻渎》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它在古文中多用于描述对神灵或崇高事物的侮辱行为。繁体字为「輕渎」。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稍有不同。以「轻渎」为例,古代的写法为「輕褥」,其中「輕」表示轻盈或不重要,而「褥」指床或褥子。虽然意思有所差异,但仍有贬义之意。
1. 他对别人的信仰进行轻渎,完全没有尊重的态度。
2. 这本书中的描写轻渎了我们的价值观。
1. 宗教轻渎
2. 文化轻渎
3. 神圣轻渎
亵渎、不敬、侮辱、冒犯
尊重、敬重、崇拜、礼仪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