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苦集灭道的意思、苦集灭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苦集灭道的解释

佛教语。亦名四谛。苦为生老病死,集为集聚骨肉财货,灭为灭惑业而离生死之苦,道为完全解脱实现涅槃境界的正道。《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无苦集灭道。”《法苑珠林》卷二五:“﹝ 阿难 ﹞见鸟聪黠,为説四諦,苦集灭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苦集灭道(又称“四圣谛”)是佛教核心教义,源自梵语“Catvāri Āryasatyāni”,汉语词典释义如下:


一、苦谛(Dukkha)

指世间本质为苦。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炽盛。

来源:东汉安世高译《增一阿含经》卷十七:“云何苦谛?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大正藏》第2册)


二、集谛(Samudaya)

“集”即招聚、根源,指苦的成因。佛教认为贪(贪欲)、嗔(憎恨)、痴(愚昧)三毒是众生轮回受苦的根本。

来源:玄奘译《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九:“集谛谓有漏因,即业烦恼。”(《大正藏》第27册)


三、灭谛(Nirodha)

“灭”指灭除烦恼,达到涅槃寂静的境界,即苦的止息。

来源:《杂阿含经》卷十五:“灭谛者,贪欲永尽,嗔恚永尽……”(《大正藏》第2册)


四、道谛(Mārga)

“道”即解脱之道,指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为灭苦的实践方法。

来源:鸠摩罗什译《中论》卷四:“以是八法,得至涅槃。”(《大正藏》第30册)


四谛关系

苦谛为果,集谛为因,灭谛是目标,道谛是方法,共同构成佛教修行的根本框架。唐代窥基在《大乘法苑义林章》中“四谛者,苦集灭道。苦当知,集当断,灭当证,道当修。”(《大正藏》第45册)

权威参考来源:

  1. 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数据库:收录《大正藏》《卍续藏》等汉传佛教经典原文。
  2.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释“四谛”:“圣者所见之真理,故云圣谛。”
  3. 任继愈《佛教大辞典》:“四圣谛是佛陀证悟后初转法轮的核心内容。”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引用均标注佛典出处及《大正藏》册次,读者可通过CBETA数据库或权威出版社纸质文献查证。)

网络扩展解释

“苦集灭道”是佛教核心教义“四圣谛”(亦称四谛)的总称,包含对人生苦难本质及其解脱路径的阐释。以下是分项解析:

一、苦谛(Dukkha):众生皆苦的本质

二、集谛(Samudaya):痛苦的根源

三、灭谛(Nirodha):灭苦的终极目标

四、道谛(Marga):灭苦的方法

总结与地位

四圣谛被称为佛陀初转法轮时宣说的根本教义(初轮),是佛教徒修行的基础框架。其逻辑可概括为“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构成从认知到实践的完整体系。在《心经》中,“无苦集灭道”则进一步阐释了空性超越二元对立的终极真理。

别人正在浏览...

臕壮伯校捕勦不择残编蚕丛层递朝奉承附承影侈大绸缪帐扆雠閲雏鬟初头赐颁达尔文学说犯戒痱磊冯子材分取孤鸾黄金徽荒裔魂出嘉胜激愤羁靡近狎九叩吉喜絶绪开畲狂猘库庾罗苴子罗纹緑绨命郊名手牛头旃檀辟雍钤察清清冷冷蛩蹷跧跼躯干饶富驲递善宦十不闲睡草塾徒竦辔讨厌鬼无觉无相干县异纤指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