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水与微尘。喻微小的事物。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施隆贷而有渥,报涓尘而无期。” 唐 鲍溶 《留辞杜员外式方》诗:“海岳泛念深,涓尘復何须。” 明 方孝孺 《代董学士表》:“切睹圣道之渊懿,皆由睿性之高明,岂有涓尘可裨海岳。”
“涓尘”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涓尘”由“涓”(细小的流水)和“尘”(尘埃)组合而成,字面意为细水与微尘,比喻极其微小或琐碎的事物。例如: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论语·为政》,后逐渐成为文学中表达“微末之物”的典型意象。明清文人如方孝孺也常用此词,如“岂有涓尘可裨海岳”,强调微小事物难以影响宏大格局。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汉语辞海》或《撰征赋》等文献。
涓尘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于形容事物或情感纯净、清澈而脱俗的样子,也可以用来比喻有才华的人或文化精深的事物。
涓是由水部和元部组成,水部部首为氵,元部部首为厶。涓的总笔画数为8。
尘则是由尢部和千部组成,尢部部首为尢,千部部首为十。尘的总笔画数为6。
涓尘作为词语的来源可追溯到古代诗文中。在《诗经·唐风·涓涓》中,“涓涓”一词的意思就是细小的流水,引申为纯净、清澈之意。而“尘”则是指尘土,由于涓涓的水流和尘土的对比,形成了涓尘这个词语。
涓尘在繁体中依然是涓尘,没有改变。
在古代,涓尘的汉字写法可能略有区别。其中,在《康熙字典》中,涓的上方常见写成“㳄”,下方常见写成“㳂”。尘的上方常见写成“朰”,下方常见写成“朿”。
1. 那个小溪的水清澈如涓尘,令人心旷神怡。
2. 这幅画作展现了艺术家涓尘的审美追求和艺术表达。
涓珠:比喻非常细小的珠子。
尘缘:比喻纷繁尘嚣的人间红尘。
清澈、纯净、透明、澄碧。
浑浊、混沌、污浊、蒙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