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竭尽忠诚。《孟子·梁惠王下》:“世守也,非身之所能为也,效死勿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苏门孙先生言行》:“设在围城中,内无粮芻,外无救援,当如何?先生应声曰:‘效死勿去。’” 清 戴名世 《左忠毅公传》:“陛下一出而羣情无恐,效死勿去。”
“效死勿去”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释义
指竭尽忠诚,坚守职责至死不离开。其核心含义是表达对职责或信念的极度忠诚,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二、出处
最早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世守也,非身之所能为也,效死勿去。”。后世如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和戴名世《左忠毅公传》中也有引用。
三、结构与字面分析
四、用法与语境
多用于形容忠贞不渝的情境,如:
五、近义词与反义词
该成语常见于文学或历史叙述中,现代多用于强调忠诚与责任感的语境。
《效死勿去》是一个成语,意为效忠到死,绝不背弃。它形象地表达了对信仰、事业、国家等的忠诚和坚定不移的决心。
《效死勿去》可以拆分为「攵」(left)、「氏」(family)、「术」(art)。「攵」为助力部首,「氏」为本义部首,「术」为末字部首。它总共有17个笔画。
《效死勿去》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论·法解》。繁体字为「效死勿去」,简体字为「效死勿去」。
在古代,「效死勿去」的写法略有不同。其中,「效」有时候写作「孝」,「去」有时候写作「厥」,而「效死」有时候也写作「孝死」。
1. 作为一名军人,他对国旗发誓,表示愿意为保卫家国而效死勿去。
2. 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他坚守信念,誓言效死勿去。
1. 效忠
2. 忍辱负重
3. 明胆正腑
4. 忠于职守
5. 矢志不移
6. 忠诚不渝
1. 忠贞不渝
2. 致命
3. 终身效力
4. 义无反顾
5. 不可动摇
1. 背叛
2. 放弃
3. 逃避责任
4. 不忠不义
5. 动摇
褊狭渤溢蚕头鷰尾常业眵目糊抽吸大斗黛蛾代谷黨伴大有可观斗茗風雲變幻肤受之诉抚舆钢缆更仆难终勾刀画舫槐里月驾长湫隘吉罗米突棘田忌斋镌裁开门七件事趷蹬连类比事楼护唇舌麦人梅犀门观谬妄宁哥平漫扑马峭涩侵地泉布区畔少刻深志十年浩劫市墟收虏淑性驷马松波波谈敍填牣外商旺兴王言晚节不终文书爻舞爪张牙崤谷信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