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作仪仗的金牌和大旗。 唐 王建 《朝天词十首寄上魏博田侍中》诗之三:“隔月太常先习乐,金书牌纛彩云中。”
“牌纛”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复合词,其含义需从构词结构和历史语境中解析。根据《汉语大词典》,“牌”指代木制或金属制成的标志物,常用于仪仗、官职或军事标识;“纛”则特指古代军队中统帅所用的旌旗,象征权威,如《说文解字》释为“羽葆幢也”,即以羽毛装饰的仪仗旗帜。
二者组合为“牌纛”,多见于明清文献,指代仪仗队列中并列使用的旗牌与纛旗,代表权力或军事指挥权的标志物。例如《明史·仪卫志》记载,帝王出巡时“前列牌纛,以彰威仪”,此处强调其礼仪功能。清代《钦定大清会典》亦载,武官仪仗需“设牌纛各一”,表明其制度化的军事象征意义。
现代汉语中,“牌纛”一词已罕用,但在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仪仗文化的学术著作中仍具考据价值,可参考《中国礼仪制度研究》(中华书局,2009年版)中关于仪仗符号的专章分析。
“牌纛”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pái dào,主要用于古代仪仗场景,具体含义如下:
组合后,“牌纛”指仪仗队列中代表身份与权威的金牌和大旗,常见于帝王出行、将领出征或重要典礼中。
文学例证
唐代诗人王建在《朝天词十首寄上魏博田侍中》中写道:“隔月太常先习乐,金书牌纛彩云中”,描绘了仪仗队中牌纛的华丽场景,印证其作为仪仗用品的用途。
词语关联
“牌纛”是古代仪仗文化的重要元素,兼具标识性与仪式性,反映了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如需进一步了解组词或用法,可参考权威词典或古典文献。
靉靆背畔悲切切长句超殊逞暴传演出科大厉但割定分定于一尊动电东头都盛盘讹寝凤凰衣耿怀过家伙骨学汉酺后婿黄骢曲回旋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讲帐鉴戒加元蹐地跼天金丝桃局干聚伞花序口惠苦恶掠削料敌林泽流鱼伦族慢易闹酒拗取僻嗜甓珠嫶妍日中必彗山肤水豢沈着脸书策属词水罐银盆四仲蒜条随坐天函提头儿遐抱香市险虐蟂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