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蛮莫的意思、蛮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蛮莫的解释

旧土司名。 明 万历 十三年(1585年),分 孟密 北部地置安抚司。辖境相当今 缅甸 八莫 附近地区; 万历 三十二年地入 缅甸 。 清 初曾再度内属, 乾隆 后又属 缅甸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暹罗》:“然 暹罗 实与 云南 徼外 蛮莫 及 缅甸 相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蛮莫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地理含义的词汇,其核心指代中国西南边疆的一个古地名,主要关联明代至清代的行政与军事管辖区域。以下从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历史地理文献角度解析其详细含义:

一、基础释义

蛮莫(Mánmò)指古代滇西边境要地,位于今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西部、缅甸克钦邦交界地带。明代设“蛮莫安抚司”,为滇缅通道上的战略枢纽,管辖范围涵盖大盈江流域部分区域。该地名沿用至清代,后渐被“新街”等称谓替代。

二、语源与演变

  1. 命名由来

    “蛮”为古代中原对西南少数民族的泛称,“莫”可能源于傣语“勐”(意为地区),合称即“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此命名方式符合古代边疆地名的构词习惯,如“车里”(今西双版纳)、“孟连”等。

  2. 历史沿革
    • 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置蛮莫安抚司,隶属云南布政使司。
    • 清代属腾越厅辖境,光绪《云南通志》载其“东接盏达,西通缅甸”,为边防重镇。
    • 19世纪末中英勘界后,部分地域划归缅甸,今对应缅甸克钦邦的曼莫(Manmaw)地区。

三、文化历史意义

蛮莫因地处南方丝绸之路要冲,成为明清时期中缅贸易(如玉石、棉花)及军事冲突(如万历缅莽战争)的关键节点。邓子龙、刘綎等将领曾在此驻防,《明史·云南土司传》多次提及“蛮莫”在边疆治理中的作用。

参见:

(注:因该词属历史专名,释义主要依据《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汉语大词典》及地方志文献,未提供网络链接以确保来源权威性。)

网络扩展解释

“蛮莫”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需结合历史背景和不同语境理解:

一、历史地名(主要含义)

“蛮莫”是明清时期中国西南边境的土司名称,位于今缅甸境内:

  1. 地理位置:辖境相当于缅甸八莫(Bhamo)附近地区,是古代滇缅交通要道。
  2. 沿革变迁:
    • 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设立安抚司,由孟密北部划分而来;
    •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被缅甸兼并;
    • 清初短暂归属,乾隆时期再度划归缅甸。
  3. 文献记载:明代沈德符《野获编》提及暹罗与云南边境的蛮莫、缅甸相邻,印证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二、成语含义(需谨慎考证)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成语,意为“蛮横无理,毫无道理”,由“蛮”(蛮横)和“莫”(没有)组合而成。但该释义未见于权威历史文献及传统辞书,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衍生用法。


建议:若用于学术研究或历史文献解读,应以“地名”释义为主;若涉及现代语境中的成语用法,建议核查《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确认。可通过、3、4进一步了解历史沿革细节。

别人正在浏览...

安其所习暴害宝泓碑榜北唐闭门谢客彩服春秋科黜退从头到尾黛色登蓬瀛帝桑独摇芝非鄙逢场作趣高凤鬼咤狼嚎还丹活把戏经络鲸仔稷慎抉门俊伟坎止考行苦乐不均阔疏琅璈了结料力灵辔龙甲龙舆闵凶墨丈男耕妇织能声逆邪泡泡纱赔垫前堂情恨热中人柔缓若时升没誓书铁券踏杠桃源洞推沟托姻寤寐求之勿谓言之不预缃缣弦韦先验论消费者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