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mise] 应允别人的话;承诺
履行诺言
应允别人的话。 巴金 《家》九:“请愿并没有结果,连 赵科长 的‘慰问受伤同学’的诺言也不曾履行,因此各校学生在两天后就实行罢课。” 高晓声 《尸功记》:“这虽违反了书记的诺言,倒是符合财经制度的。”
“诺言”是一个汉语词汇,指人们通过言语明确表达的对他人或自己的承诺,通常包含履行某种责任、义务或实现某种约定的含义。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定义
“诺言”由“诺”(承诺、应允)和“言”(言语)组成,字面意为“用言语许下的承诺”。它强调通过语言明确表达的责任,例如:“他许下诺言会按时归还借款。”
语境与使用
相关文化内涵
与近义词的区别
若需进一步探讨具体场景中的用法或相关典故,可提供更多背景信息。
诺言是指对他人做出的承诺或许诺,表示当事人会遵守其承诺的誓言。它象征着信任、责任和可靠性。
诺言的拆分部首分别是言和讠,其中言是(讠)的简化形式。它的总笔画数为11划。
诺言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平准书》中,意为许下的约定或约定的事情。后来逐渐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成为表达承诺和宣誓的常用词汇。
繁体字中,诺言的写法仍然是「诺言」。
在古代,诺言的写法略有不同,其中「诺」的古字形为「承★言」,表示接受并承诺;而「言」古字写作「讠言」,表达了庄重的誓言之意。
1. 我向你发出诺言,我会永远陪伴你。
2. 他曾给我许下诺言,但最终却违背了自己的承诺。
1. 守诺:遵守承诺,言出必行。
2. 兑现诺言:实践承诺,信守诺言。
3. 违背诺言:背弃承诺,不履行许诺。
誓言、誓约、许诺
背信弃义、不守承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