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词状的意思、词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词状的解释

提起诉讼的文书。 宋 俞文豹 《吹剑三录》:“今外臺者,耳目之所寄也,急在平狱讼,伸民枉,而引放词状,既排日分州,又厄以书铺之费。” 明 海瑞 《兴革条例·户属》:“朔望日查比钱粮词状牌票。”《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初九日宗师行香,初十日掛牌收词状。”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词状”是古代法律文书中的术语,主要指提起诉讼的正式文件。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词状”指用于陈述诉讼请求或案情事实的书面材料,相当于现代的起诉书或诉状。其核心功能是向官府或司法机构提出控告。

  2. 历史背景与文献记载

    • 宋代俞文豹《吹剑三录》提到“引放词状”,说明当时已有通过文书提交诉讼的流程。
    • 明代海瑞在《兴革条例》中提及“朔望日查比钱粮词状牌票”,表明词状在地方行政中的管理规范。
  3. 结构与用途
    词状需包含案件事实、诉求等内容,通常由当事人或代理人撰写后提交官府。例如《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记载“挂牌收词状”,说明官府会定期受理此类文书。

  4. 相关扩展
    “状”单独使用时,可指叙述事件或描述形态(如“奇形怪状”),但在法律语境中特指文书形式,如“诉状”“供状”等。

总结来看,“词状”是古代司法体系中启动诉讼程序的关键文书,兼具陈述事实与提出诉求的功能。

网络扩展解释二

《词状》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为讠(讠部)和口(口部),总计6个笔画。这个词来源于中国汉字文化,并且常用于现代汉字书写中。 繁体字形为「詞狀」,保留了原来的结构和意义,主要用于繁体中文书写。 在古时候的汉字书写中,「词状」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随着古代汉字发展和演变,字形可能会有细微的变化。但总体来说,它的基本结构和含义没有改变。 下面是一些关于「词状」的例句: 1. 这个句子在结构和语气上很「词状」。 2. 他用动作和表情很好地演示了这个词的「词状」。 3. 你能否用手势描述一下这个词的「词状」? 其他与「词状」相关的词汇包括: - 组词:词形、字状、形状 - 近义词:字形、字体、字型 - 反义词:词意、词义、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