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瓪瓦的意思、瓪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瓪瓦的解释

片状的瓦。 宋 李诫 《营造法式》卷十三:“瓪瓦,施之於厅堂及常行瓦舍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瓪瓦是古代中国建筑中一种特定的屋面瓦类型,具有独特的形制与功能。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文献记载及建筑特征三方面进行详细阐释:

一、字义溯源与词典释义

“瓪”字从“瓦”部,专指与瓦相关的建筑构件。《说文解字·瓦部》释:“瓪,牝瓦也”,清代段玉裁注:“牝瓦即仰瓦,与牡瓦(覆瓦)相对”。现代《汉语大词典》定义为:“古代铺于屋面瓦垄间的凹形仰瓦,用于承接上方的覆瓦雨水”,其核心特征为凹面向上铺设,与凸面向下的“筒瓦”形成配合。

二、文献记载与形制特征

  1. 早期文献佐证

    北宋《营造法式·瓦作制度》明确记载:“造瓪瓦之制,长一尺至一尺三寸,大头宽六寸,小头宽五寸”,说明其呈梯形板状,尺寸规范严格。明代《天工开物》亦提及“瓪瓦为仰覆式屋面基层,以黏土模制焙烧而成”。

  2. 建筑功能解析

    瓪瓦(仰瓦)横向铺设于椽木上,凹面形成导水槽,上方覆盖筒瓦(覆瓦),二者咬合构成防水单元。此结构可追溯至西周早期瓦屋雏形,如陕西岐山凤雏遗址出土的凹形板瓦即属早期瓪瓦。

三、考古实证与文化关联

考古发现证实,战国至汉代宫殿遗址(如河北易县燕下都)大量出土带绳纹的梯形陶瓪瓦,印证其作为平民建筑与次要殿宇的屋面材料,与琉璃瓦等高等级建材形成差异。唐代以后逐渐被更高效的板瓦-筒瓦组合取代,但江南民居仍延续类似形制至明清。

四、同义词辨析

需注意“瓪瓦”与“板瓦”的差异:板瓦为泛称的平面弧形瓦,而瓪瓦特指凹曲率较大、专用于仰铺的板瓦亚型。清代《工程做法则例》统称“板瓦”,但地方匠作仍保留“瓪瓦”术语。

结论:瓪瓦是中国早期木构建筑的关键防水构件,其凹形仰铺的形制反映了古代工匠对屋面排水系统的智慧设计。现代研究中,故宫博物院古建部《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及《中国建筑史(梁思成)》均对其形制演变有系统考据,成为研究传统建筑技术史的重要实物标本。


文献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3. 李诫《营造法式》(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4. 宋应星《天工开物》(广东人民出版社注释本)
  5. 《岐山凤雏西周建筑基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
  6. 《燕下都遗址考古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
  7. 《清代匠作则例汇编》(北京古籍出版社)
  8. 故宫博物院《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紫禁城出版社)
  9.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三联书店)

网络扩展解释

“瓪瓦”是一个与古代建筑相关的词汇,具体含义如下:

一、读音与字形


二、本义与引申义

  1. 本义
    指破瓦或残损的瓦片,源自《说文解字》中“败也”的解释,即破损的瓦片。

  2. 建筑学含义

    • 板瓦:与“筒瓦”相对,指弯曲程度较小的瓦,用于覆盖屋顶,起到防雨作用。
    • 牝瓦:即仰盖的瓦(凹面朝上铺设),与牡瓦(凸面朝上的筒瓦)形成搭配,常见于传统建筑屋顶结构。

三、相关概念对比

类型 特点 用途
瓪瓦 弯曲小,凹面朝上(牝瓦) 覆盖屋顶基层
筒瓦 半圆形,凸面朝上(牡瓦) 覆盖瓦缝,装饰屋顶

四、其他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瓦片分类或文献出处,可参考《说文解字》及建筑史相关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搬铺跋尾辈出编着簸采不急逋禄丛战错逆大和绘大盐湖顿伏二仲番木瓜風流雲散分金愤悒高蹑孤绝歡骇虎变龙蒸激薄停浇劫律草积极性经历金埒考绎渴乌昆季粮店炼火麟脯流星飞电緑沉沉緑毛幺凤孟青棒民生在勤黏贴抛掷膨胀破冒亲临驱略桡曲乳罩时蔬水堨诉白随人作计通上彻下晚世诿属微闻无官一身轻吴蓝物务无徵不信衔耀缬草心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