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踧蹐的意思、踧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踧蹐的解释

惶恐不安貌。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余代其踧蹐,耻与共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踧蹐”是古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音词,通常写作“踧踖”,现从汉语词典角度进行考释:

一、音读与字形 该词读作cù jí,本字为“踧踖”,出自《论语·乡党》“踧踖如也”,其中“踧”表恭敬,“踖”指小步行走,二字连用形成叠韵联绵词。部分古籍中因形近讹传为“踧蹐”,实为异形词现象(参考《汉语大词典》)。

二、核心释义

  1. 本义:形容恭敬而不安的情态,《古代汉语词典》释为“恭敬而局促的样子”,如《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载“臣惶怖战栗,诚不自安,每会见,踧踖无所措置”。
  2. 引申义:可表困顿窘迫之态,《广雅·释训》注“踧踖,畏敬也”,后渐扩展指处境艰难,如明人张岱《陶庵梦忆》用“踧踖逡巡”形容窘境。

三、语用特征 该词属于书面雅言,常见于古代文献。现代汉语中已鲜少使用,但在研究先秦两汉文献或古代礼仪制度时仍具学术价值。其构词法采用同义语素复合,体现古汉语双声叠韵的构词特点(参考王力《古代汉语》)。

四、文献例证 《论语集解》引马融注:“踧踖,恭敬之貌。”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详解:“踧踖,恭敬不宁之貌。”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考“踖”字时,亦引此词证古礼容止。

网络扩展解释

“踧蹐”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惶恐不安、局促紧张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该词由“踧”和“蹐”组合而成。

    • 踧(cù):古通“蹙”,有急促、紧迫、恭敬小心或惊惧不安的含义。
    • 蹐(jí):指小步行走,常见于古汉语中,如《诗经》“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中的“蹐”即表谨慎小心的姿态。
      组合后,“踧蹐”整体形容因内心惶恐而举止局促不安的样子。
  2. 出处与用法
    典型用例见于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余代其踧蹐,耻与共世。”此处“踧蹐”生动刻画了因耻于与某些人同处一世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和不安状态。

  3.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惶恐不安、忐忑不安、局促不安。
    • 反义词:泰然自若、从容不迫、镇定自若。
  4. 现代应用
    该词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文学或学术讨论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细微的情感色彩。

“踧蹐”通过动作与心理的双重描写,精准传达了因外界压力或内心羞耻感导致的紧张不安,是汉语中兼具形象性和情感深度的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闇中薄板表俗冰河期禀受茀矢不殖不着意阊阖门逞刁柽子出敌不意鉏民帝力短衫发懒锋火嘎巴脆盖短鬲如拐棒子恒守弘愿火叉兼路踖躩惊荒景星凤皇近什厩刍揫索儁彦媿赧淩遽林茂緑营努眼偶像轻黄散文诗沙貛使臣星石栏试鍊衰之以属疏朗顺极书童鼠须斯坦福大学松房太一余粮调絃惋愕无算爵香币掀雷决电小酿小琐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