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骥伏枥的意思、骥伏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骥伏枥的解释

亦作“ 驥櫪 ”。亦作“ 驥伏 ”。犹老骥伏枥。喻年老而有壮志。语出 三国 魏 曹操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宋 陆游 《百岁》诗:“壮心空似驥伏櫪,病骨敢怀狐首丘。” 宋 京镗 《念奴娇·次宇文总领游北湖韵》词:“驥櫪难淹,鹏程方远,大器成须晚。” 清 蒲松龄 《上健川汪邑侯启》:“膏火烧残,欲下牛衣之泪;唾壶击缺,难消驥櫪之心。” 清 林则徐 《送嶰筠赐环东归》诗:“漫道识途仍驥伏,都从遵渚羡鸿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骥伏枥"出自东汉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该典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蕴。从汉语构词法解析,"骥"为形声字,从马冀声,本义指千里马,《说文解字》释为"千里马也,孙阳所相者";"枥"即马槽,《广韵》注音"郎击切",属入声字;"伏"字甲骨文象犬匍匐状,引申为潜藏之意。

该成语通过骏马屈居马槽的具象,喻指贤才身处困境仍胸怀大志的抽象概念。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特别指出:"骥者,冀北之良马",强调其地域特性与卓越品质。据《曹操集校注》记载,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乌桓时,五十三岁的曹操以此明志,展现"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境界。

在语义演变过程中,该典故衍生出"老骥伏枥""枥骥"等固定搭配。宋代陆游《闻虏乱有感》"羞为老骥伏枥悲,宁作枯鱼过河泣",明代刘基《题老翁骑牛图》"岂无斗酒为君欢,老骥伏枥悲暮年",均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意象的文学表现力。

参考资料: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浙江古籍出版社
  3. 《曹操集校注》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4.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龟虽寿》原文 (https://ctext.org/zh)

网络扩展解释

“骥伏枥”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ì fú lì,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要点解释:

  1. 基本释义
    指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常用于比喻人虽年迈但志向远大。该词可简化为“骥枥”或“骥伏”。

  2. 结构与字义解析

    • 骥:本义指千里马,象征才能出众者。其字形由“馬”和“翼”组成,前者为马的象形,后者隐喻如鸟展翅般的潜力。
    • 伏枥:指马伏于马槽,字面意为良马虽年老力衰,仍渴望驰骋千里,引申为抱负未因年岁消减。
  3. 出处与典故
    源自三国时期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此句以老马自喻,表达暮年仍奋发进取的精神。

  4. 用法与示例
    多用于文学或赞颂语境,如宋代陆游《百岁》诗:“壮心空似骥伏枥,病骨敢怀狐首丘。”(注:此例出自权威性较低的网页,需谨慎参考。)

  5. 相关扩展

    • 常见误读:“骥”正确读音为jì,易误读为“yì”。
    • 近义表达:更常用的完整形式为“老骥伏枥”,二者含义相同,但“骥伏枥”属简略用法。

该成语通过“良马伏槽”的意象,生动传递了“年龄不阻壮志”的积极精神,常用于激励或赞颂年长者的不懈追求。

别人正在浏览...

安穆傍矣川伴侣包橘抱拥别晷避酒炳发参军长杰唱始程功尘听冲輣篡绝颠僵定断奉地封鹅风徽封建社会主义分取附灵官商果实荒疎胡椒鉴道玑琲阑残蜡液碌碌波波啰唣漫漭迷留目光如鼠木僵气昂昂千里马罄卷青琅编求托趋利避害认军旗号认知科学三都盛夸石鼓文饰貌事务泰否调三斡四同符合契通洽剸剡土车刓渎僞作瞎火兵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