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 地所产之笺纸。常借指书信。 宋 陆游 《新滩舟中作》诗:“衰迟未觉诗情减,又擘吴笺赋 楚 城。” 宋 陆游 《风入松》词:“欲寄吴笺説与,这回真箇闲人。”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八:“﹝ 赵燕如 ﹞《寄谢友人送吴笺》诗云:‘感君寄吴笺,笺上双飞鹊。’”
“吴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1. 基本含义
指古代吴地(今江苏南部)生产的笺纸,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尤其指情感细腻的书信或情书。笺纸是古代用于题诗、写信的精美纸张,吴地因造纸工艺精湛而闻名。
2. 来源与历史背景
吴笺的“吴”源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地域范围,唐宋时期吴地文化繁荣,所产笺纸质地细腻、纹饰精美,成为文人雅士书写诗词、信件的首选。例如陆游在诗中多次提及“擘吴笺”“欲寄吴笺”,均以吴笺代指书信。
3. 文学中的应用
该词常见于古典诗词,如宋代陆游《风入松》中“欲寄吴笺说与,这回真个闲人”,通过吴笺传递闲适心境;清代周亮工《书影》中“感君寄吴笺,笺上双飞鹊”则借吴笺表达情感。
总结
吴笺既指实物(吴地笺纸),也承载文化意象,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象征书信往来或情感表达。其内涵融合了地域特色与文人雅趣。
《吴笺》是一个中文词语,指的是江苏吴江地区的信笺或信纸。
《吴笺》的拆分部首是口,笔画数为5。
《吴笺》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江苏吴江地区以制作精美的信笺而闻名。吴江发达的造纸工艺使得吴江地区的信纸在当时备受推崇,因此逐渐形成了“吴笺”的说法。
《吴笺》的繁体字为「吳箋」。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以《吴笺》为例,其古代写法为「吳箋」。
1. 他收到一封来自江苏吴江的吴笺,内容非常动人。
2. 她用吴笺写了一封长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吴乡、吴音、吴地、笺纸、笺信
吴江笺、吴地笺、江苏笺
他地笺、他地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