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暖烘烘的意思、暖烘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暖烘烘的解釋

[nice and warm] 形容溫暖宜人

爐火正旺,屋子裡暖烘烘的

詳細解釋

(1).形容很暖和。 元 王實甫 《破窯記》第三折:“又無那暖烘烘的被卧,都是些薄溼溼的衣服。” 茅盾 《冬天》:“這時候被窩是暖烘烘的,人是神清氣爽的。” 楊朔 《平常的人》:“ 朝鮮 的冬天,三日冷,兩日暖。碰上好天,風絲都沒有,太陽暖烘烘的,好像春天。”

(2).形容暖熱。《儒林外史》第五三回:“喫了一會, 陳木南 身上暖烘烘,十分煩躁,起來脫去了一件衣服。” 丁玲 《母親》二:“這裡的春天,雖說要下小雨,卻更多好的太陽。隻要是晴天,便暖烘烘的,穿薄棉衣還覺得熱呢。”

煖烘烘:形容溫暖。 明 賈仲名 《對玉梳》第二折:“俺這煖烘烘錦被窩,似翻滾滾油鼎鑊。” 明 徐渭 《雌木蘭》第一出:“軟噥噥襯鎻子甲,煖烘烘當夾被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暖烘烘是一個常見的漢語形容詞,用于描述溫暖而舒適的狀态,通常指因外部熱源(如陽光、火爐等)或内心感受帶來的溫熱感。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層次:

一、詞典釋義與權威來源

  1. 溫度感知

    指物體或環境散發熱量,使人感到溫暖,常帶有“熱量均勻擴散”的聯想。例如:“屋裡生着火爐,暖烘烘的。”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982頁(商務印書館),定義強調“溫暖宜人”。

  2. 情感延伸

    引申為心理層面的溫暖、安心感。如:“聽到安慰的話,心裡暖烘烘的。”

    來源:《漢語形容詞用法詞典》第356頁(商務印書館),指出其可修飾抽象情緒。


二、語義分析與使用場景


三、科學視角補充

從生理學看,“暖烘烘”的舒適感與人體對適中溫度(20–25℃)的偏好相關,此時熱感受神經元激活程度適中,既不刺激痛覺也不引發冷應激。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鄭懷德等. 《漢語形容詞用法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03.
  3. 老舍. 《駱駝祥子》.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62.
  4. 溫度感知生理機制研究. 《生理學報》, 2020, 72(5): 601-610.

網絡擴展解釋

“暖烘烘”是一個形容詞,用于描述溫暖宜人的狀态,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形容環境或物體溫暖舒適,帶有令人感到惬意的溫度。例如:“爐火正旺的屋子暖烘烘的”,或“被窩暖烘烘的”。它既可用于物理環境(如房間、陽光),也可用于抽象感受(如氣氛、心情)。

  2. 文學與方言用法

    • 在古典文學中常見,如元代王實甫《破窯記》提到“暖烘烘的被卧”,清代《儒林外史》也使用該詞描述溫暖場景。
    • 部分方言(如魯西南)中,強調溫度適宜而非酷熱,與“熱的慌”形成對比。
  3. 近義詞辨析
    與“暖融融”“熱烘烘”等詞類似,但略有差異:

    • 暖融融:更偏重柔和、溫溫暖感。
    • 熱烘烘:溫度更高,可能帶有燥熱感,而“暖烘烘”更側重舒適性。
  4. 使用場景示例

    • 自然氣候:“冬日的太陽暖烘烘的,像春天一樣”。
    • 生活場景:“薄濕的衣服換成暖烘烘的棉被”。
    • 情感氛圍:“節日裡,家中暖烘烘的氣氛讓人安心”。
  5. 補充說明
    該詞可通過疊字增強表達效果(如“暖暖烘烘”),但現代漢語中多以“暖烘烘”直接使用。需注意語境,避免與表示過度炎熱的詞彙混淆。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學作品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破窯記》《儒林外史》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媽白粱班駮陸離頒學罷議觱沸閉攏才絶谄事遲俄赤山大聲洞睹都把勢蠹木二二忽忽繁重風礫鈎剔黃鐵礦湖唇徽祚矯情接着吉圭咭啈搢忽禁子亢爽克孜爾千佛洞勵翼籠禽檻獸祿糧論德使能毛薛沒查利珉采墨裁耐心耐腸娘母鳥烏葩瑵破家喪産鋪主诎柔容心桑葚攝羅子深秋濕漬漬梳洗打扮貪愎踏營同時外州無過蠱翔步香庫亵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