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封隅的意思、封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封隅的解释

见“ 封嵎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封隅"是汉语中具有历史地理学意义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分解为以下四方面:

  1. 基本词义 "封"指划定疆界(《汉语大辞典》),"隅"本义为山水弯曲处,引申为边远之地(《说文解字》)。组合后特指古代诸侯受封领地的疆界,尤指周代分封制度中划定的诸侯国边境线,如《周礼·地官》记载"凡建邦国,以土圭测其地而制其域"即指此制。

  2. 历史制度渊源 该词源于西周分封制度实践,见于《中国历史大辞典》"五等爵制"条目,具体指代诸侯受封时通过"封土树疆"仪式确定的领土范围。据《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周公旦分封鲁国时"封于少皞之虚",即通过"封隅"确立统治疆域。

  3. 文化地理内涵 在文化地理学层面,"封隅"包含三重维度:自然地理界限(山脉河流)、人文地理标识(封树疆碑)和政治地理权限(治权范围)。这种三维界定体系可见于《尚书·禹贡》对九州疆界的描述体系。

  4. 现代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该词主要保留在历史文献研究领域,但衍生出"划定专业领域范围"的隐喻用法。如《汉语语源词典》指出,当代学术论著中常见"封隅研究领域"等引申表述。

文献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封隅”是一个较为罕见的古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核心含义

“封隅”是“封嵎”的异写形式,特指封山和嵎山两座山的合称。这两座山位于今浙江德清县莫干山附近,相距仅二里,相传为古汪芒氏首领防风氏所镇守()。

二、语源考证

  1. 文献出处
    最早见于《国语·鲁语下》:“客曰:‘防风氏何守也?’仲尼曰:‘汪芒氏之君也,守封嵎之山者也。’”韦昭注:“封,封山;嵎,嵎山。今在吴郡永安县也。”

  2. 字形演变
    “隅”与“嵎”在古汉语中因音近义通,常可互换使用,故形成“封隅”这一写法。

三、文化延伸

  1. 地理意义
    作为古代地名,封隅是防风氏部落的活动中心,反映了早期氏族与自然地理的依存关系。
  2. 文学引用
    唐代柳宗元《天对》中“封嵎守之,其横九里”,以及杜光庭《郑顼别驾本命醮词》中提及的“封隅”,均延续了这一地理概念()。

四、常见误读

需注意“封隅”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封闭角落”或“边疆”之义,而是特定历史地理名称。单独拆分“封”与“隅”时:

建议结合《国语》《汉语大词典》等典籍进一步查阅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败天公榜标髌脚步挽车不知丁董产卵成头尘土蚩騃斥尊春职狄道滴滴涕东扯西唠方田梵襟跗萼连晖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改削更期关宴蚶酱弘侈化术麾蚤焦峣嗟惧记列讥评窭短絶症隽谈类锡连更彻夜流播刘琨舞隆德龙幄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猛忽眇因螟蜮宁息批准书泼男女亲丁輮轹跚跚神韵说射蜮噬嗑束椽为柱数量暑夜厮竖素构天方图穷匕见五色陆离溪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