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ode;chant]
(2) 古诗标题用语。表示随口吟成,和“口占”相似。如:《风雨口号》、《口号吴王美人半醉》等
(3) 颂诗的一种。多指献给皇帝的颂诗
献口号
(4) [doggerel;jingle;adage]∶指打油诗、顺口溜或俗谚之类
不是有口号吗:“不吃三年苦,难得万年福”
(5) [password]∶口令,口头暗号
军中有夜间口号
(6) [slogan; watchword]∶供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
成天喊口号
(1).古诗标题用语。表示随口吟成,和“口占”相似。始见于 南朝 梁简文帝 《仰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诗。后为诗人袭用。如 唐 张说 有《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 李白 有《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清 秋瑾 亦有《风雨口号》、《春暮口号》等。亦指口号诗。 唐 王维 《凝碧池》诗题:“私成口号,诵示 裴迪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文忠公 亲作口号,有‘金*********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閒人’之句,天下传之。”
(2).颂诗的一种。多指献给皇帝的颂诗。《宋史·乐志十七》:“每春秋圣节三大宴:其第一、皇帝升坐,宰相进酒……第六、乐工致辞,继以诗一章,谓之‘口号’,皆述德美及中外蹈咏之情。” 宋 苏轼 有《集英殿春宴教坊词致语口号》、《王氏生日致语口号》等。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元旦朝会》:“京师市井儿遮路争献口号,观者如堵。”
(3).指打油诗、顺口溜或俗谚之类。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我与师父做了几句口号……‘这个先生实不中,九经三史几曾通?自从到你书房内,字又不写书懒攻。’”《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於时有六句口号:‘仙翁知微,判成定数。虎是神差,佳期不挫。如此媒人,东道难做。’”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笑柄·王老虎》:“ 太仓 知州有 王某 者,素性严厉,人称为‘老虎’……其时有口号曰:‘三击升堂鼓,跳出 王老虎 。不是一夹棍,定责三十五。’” 韦君宜 《忆西榆林》:“不是有口号吗:‘不吃三年苦,难得万年福。’”
(4).口令,口头暗号。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一折:“俺去稍房里説话,小妳妳,休大惊小怪的,我有个口号儿:赤!赤!赤……这个好似俺 梁山 上 宋江 哥哥的暗号。”《三国演义》第七二回:“ 夏侯惇 入帐,禀请夜间口号。”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四章:“因军中请示夜间口号,一个女兵进帐来把 高夫人 叫醒。”
(5).带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常供口头呼喊。 朱自清 《执政府大6*屠6*杀记》:“木棍约三尺长,一端削尖了,上贴书有口号的纸,做成旗帜的样子。”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在马路那边,蓦的噼噼啪啪响起巨大的爆竹声,只听见各种的口号便如雷的响应着。”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九章:“最后让我们高呼几个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八路军万岁!’”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口号汉语 快速查询。
“口号”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有以下含义和用法:
纲领性简短句子
指供口头呼喊的、具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洁语句,常用于宣传、动员或表达特定目标。例如“学雷锋不是喊口号,要从实际行动入手”。这类口号广泛应用于政治、商业、社会运动等领域,如标语、广告语等。
历史发展
起源于古代战争中的简短指令(如“必胜”),后演变为鼓舞士气的工具,逐渐扩展到政治、商业场景。
古诗标题用语
表示随口吟成的诗作,与“口占”类似,例如唐代李白的《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颂诗类别
特指献给帝王的颂诗,如“献口号”。
俗谚与打油诗
在元明时期也指顺口溜或俗谚,如《初刻拍案惊奇》中提到的“六句口号”。
现代“口号”的核心特点是简短、易传播、富有感染力,用于凝聚共识或引导行动。如需更多古代用例或详细文学分析,可参考《全唐诗》或《现代汉语词典》。
口号是一个常见的词汇,用来指代一个简洁而有力的口头宣言或标语,常用于政治、宣传、示威等活动中,以达到激发情绪、宣扬主张的目的。
口号的字形由“口”和“号”两个汉字组成。其中,“口”字的部首是口,总笔画数为3;“号”字的部首是口,总笔画数为5。
“口号”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国策》中,被当时的士人用来表达对国家兴衰和芸芸民众喜怒哀乐的看法。后来,它逐渐引申为一种口头宣言。
在繁体字中,口号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时候,口号的字形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然而,我找不到确切的古代写法相关的资料。
1. 革命的口号激励了人们的斗志。
2. 学校的校训既是一种口号,也是一种精神。
1. 口号手:擅长制定或喊出口号的人。
2. 口号党:善于喊口号表达心声的团体。
3. 口号鲜明:指口号表达的意思鲜明明确。
标语、口号口令。
沉默、静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