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 铸铜驼两座,原置 洛阳 宫门外。 晋 索靖 有远量,知天下将乱,指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见《晋书》本传。后因以“荆棘铜驼”喻世乱荒凉。 宋 陆游 《醉题》诗:“只愁又踏河关路,荆棘铜驼使我悲。” 元 钱惟善 《故宫春望》诗:“薜萝山鬼啼萤苑,荆棘铜驼卧鹿场。” 清 李渔 《风筝误·凯宴》:“靖烽烟,今朝撑住杞人天,荆棘铜驼免。” 清 黄遵宪 《述闻》诗之二:“荆棘铜驼心上泪,觚稜金爵劫餘灰。”
“荆棘铜驼”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īng jí tóng tuó,其核心含义是形容国土沦陷或社会动荡后残破荒凉的景象。
出处与典故
源自《晋书·索靖传》。西晋大臣索靖有远见,预知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宫门外的铜驼感叹:“将来会看到你们被荆棘掩埋!”(“会见汝在荆棘中耳!”)。铜驼是古代置于宫门外的铜制骆驼,象征国家繁荣,而荆棘则代表战乱后的荒芜。
本义与引申义
用法与结构
例句与引用
此成语多用于文学或历史叙述,通过具体意象传达对兴亡的感慨。
《荆棘铜驼》是指漫长旅途中经历了种种艰辛和困苦的一种象征。这个词语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或团队在远途旅行或迎接挑战时所经受的苦难和磨练。
《荆棘铜驼》的拆分部首是:“草”、“木”、“金”和“马”。
《荆棘铜驼》的笔画数量为:14画。
《荆棘铜驼》这个词语来源于中国的古代传说和文学作品。在古代的旅行中,人们经常遇到荆棘丛生的地区和艰难的地形。而铜驼则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因此,这个词语形象地表达了途中的困境和艰苦。
《荆棘铜驼》的繁体写法为:“荊棘銅駝”。
古代汉字书写形式有所不同,因此《荆棘铜驼》的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会有所改变。在古代的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类似于“荊棘銅駝”或其他变体的写法。
1.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的旅程就像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但我们顶着困难继续前行。
2. 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的团队经历了无数个荆棘铜驼,但我们终于成功地实现了目标。
1.荆棘:指尖有刺的植物。
2.铜驼:指古代丝绸之路上使用的铜制驼子装备。
1.崎岖坎坷:指山路或路途艰辛。
2.艰辛困苦:形容困难重重的境地。
1.平坦畅通:形容道路平坦,没有障碍物。
2.顺风顺水:指顺利、轻松地进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