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思。 唐 曹唐 《汉武帝将候西王母下降》诗:“ 崑崙 凝想最高峰, 王母 来乘五色龙。”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八:“但行住坐卧,专精凝想,庶其有所遇乎?” 明 何景明 《画鹤赋》:“拂练光而凝想,挹绘采而生怜。”《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 王臣 沉思凝想了半日,忽想到假 王福 左眼是瞎的,恍然而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三八:“今日閒愁为 洞庭 ,茶花凝想吐芳馨。” 叶圣陶 《未厌集·夜》:“老妇人见阿弟瞪着细眼凝想,同时搔着头皮,知道有下文。”
“凝想”是一个复合词,由“凝”和“想”组合而成,属于书面化表达,具体含义如下:
1. 字面解析
2. 词义延伸
合起来表示专注而深入地思考或想象,常伴随以下特征:
3. 使用场景
4. 近义词对比
示例:
“他独坐书房,凝想着宇宙的浩瀚,连茶杯凉了也未察觉。”
此处“凝想”既包含深度思考,也暗示了时间流逝与专注状态。
凝想是一个汉语词汇,意为凝结的思想、凝聚的思绪,通常用来形容人沉思、深思熟虑的状态。
根据《康熙字典》的部首划分,凝想的部首为“心”和“言”,部首“心”表示与情感、思想等相关,而部首“言”表示与语言、言论等相关。凝想的拼音为níng xiǎng,总计7个笔画。
凝想的来源比较难以考究,但可以推测这个词汇最早出现的时间应该在汉朝或者是民国时期。它描述了人们思维凝聚的状态,表达了人们深思熟虑的心境。
凝想的繁体字为凝想,没有太大的变化。
在古代写法中,凝想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其中,“凝”字可能以“㒲”或者“凝”本身来表示,“想”字可能以“相”或者“想”本身来表示。
1. 他静静地坐在那里,凝想着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2. 每当夜深人静时,我都会沉浸在凝想之中,思考人生的意义。
3. 凝想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一种灵感的来源。
凝思、凝视、凝聚、凝重、凝固。
沉思、深思、思索、冥思、苦思。
散想、轻浮、浮躁、草率、急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