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年幼尚未成才的人。《论语·泰伯》“狂而不直,侗而不愿” 南朝 梁 皇侃 疏:“侗,谓笼侗,未成器之人也。”
(2).笼统。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长沙方言考》:“今通语,谓语言不明析者曰笼侗。”
“笼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指未成器的人
源自《论语·泰伯》“狂而不直,侗而不愿”的注解。南朝梁学者皇侃在《论语义疏》中解释:“侗,谓笼侗,未成器之人也。” 这里的“笼侗”形容人年幼或尚未成熟,缺乏才能与稳重性,类似现代语境中“不成器”的表述。
表示笼统、不明确
语言学家杨树达在《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长沙方言考》中提到,现代通语中“笼侗”可形容语言表述含糊、逻辑不清晰的状态。例如:“他的回答太笼侗,问题没解释清楚。”
“笼侗”兼具描述“未成才者”和“语言笼统”的双重含义,前者多见于古籍注释,后者在现代语境中仍有使用,但整体属于相对生僻的词汇。方言中的特殊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笼侗》是指一种用来捕捉鸟类、鱼类或昆虫的器具。它通常由竹子、木材或金属制成,形状像笼子。这种器具利用罗网原理,一旦目标被诱进笼内,便很难逃脱。
《笼侗》一词的拆分部首为“⺮”和“⺾”,其中“⺮”表示竹木类的部首,“⺾”表示网目类的部首。它的总笔画数为16画。
《笼侗》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们用笼侗来捕捉飞禽走兽,以供食用或观赏。这种捕捉方式的基本原理至今仍在使用。
《笼侗》的繁体写法为「籠瞳」。
在古代,汉字《笼侗》的写法可能稍有不同。根据古籍的记载,它有可能是「籠」和「侗」两个单独的字分别写在一起,形成《笼》和《侗》两个字的合体。这种写法是古代汉字发展变化的一种表现。
1. 他使用笼侗成功地捕获了一只罕见的鸟类。
2. 农民使用笼侗在池塘中捕捉鱼类。
3. 这个地区的居民善于制作各种各样的笼侗来捕捉昆虫。
笼络(招揽)、笼统(一般性的)、笼气(笼子中所盛的气体)、笼子(用来关押鸟兽的器具)。
囚笼、捕鸟器、捕鱼网、捕虫装置。
释放、放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