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凝嚬 ”。皱眉。 唐 顾况 《梁广画花歌》:“ 上元夫人 最小女,头面端正能言语。手把 梁生 画花看,濒嚬掩笑心相许。” 唐 李群玉 《春晚》诗:“思乡之客空凝嚬,天边欲尽未尽春。” 宋 范成大 《拟古》诗:“弯弯楼前月,掩抑楼上人。人月不得语,相看两凝顰。”
“凝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该词兼具动作(皱眉)与神态(凝视)的双重意象,常与“掩笑”“不语”等词搭配,形成含蓄的情感张力,多见于古典诗词和文言作品。现代使用较少,需结合语境理解其情感色彩。
凝颦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皱眉头、表情凝重。
凝颦的部首是冫(bīng)和颜(yán),共有14个笔画。
凝颦一词最早见于《汉书》中,用于形容人们因惊愕、忧愁或思考而蹙起眉头的样子。
凝顰为凝颦的繁体字。
在古代,凝颦的写法可能会有些差异,但基本上是冫和颜的组合,表示皱起眉头的动作。
他听到这个消息后,不由得凝颦起来。
凝思、烦颦、沉思凝神、无异味一片都是与凝颦相关的词语。
皱眉、愁眉苦脸、露出沉重的表情都可以作为凝颦的近义词。
微笑、舒展眉头则可以作为凝颦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