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睡在关隘之上,蚕茧晒在日光之下。比喻不得安宁。《淮南子·缪称训》:“小人在上位,如寝关曝纊,不得须臾寧。” 高诱 注:“寝,谓卧关上之不安。纊,茧也;曝茧,蛹动摇不休,死乃止也。”
“寝关曝纩”是一个生僻的汉语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出自西汉刘安的《淮南子·缪称训》:“小人在上位,如寝关曝纩,不得须臾宁。”
高诱注:“寝关,卧于险关之上;曝纩,指蚕蛹在曝晒的茧中挣扎至死。”比喻小人当权导致局势动荡,民众难安。
部分资料(如)提到该词与“泄露机密”相关,但主流权威解释(汉典、古籍引用)均以“不得安宁”为核心含义,建议以权威释义为准。
《寝关曝纩》(qǐn guān bào guǎn)是一个成语,含义为揭露和批评不正之事。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诗人梁陶(liáng táo)的《吕洞宾传》中。传说中,道教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lǚ dòng bīn)曾因为批评朝廷不正之事而被贬放到寝关(qǐn guān),但他并没有屈服,而是以文学形式曝露了朝廷的腐败和不正之风。
《寝关曝纩》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寝关曝纩》的繁体字写作「寢關曝纊」。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有一些细微的变化。例如,「寝」可以写作「寑」,「关」可以写作「關」,「曝」可以写作「曝」或者「曝」,「纩」可以写作「纊」。
例句:他勇敢地揭露了公司内部的腐败行为,完全体现了《寝关曝纩》的精神。
组词:揭露、腐败、不正、精神。
近义词:揭示、披露、曝光。
反义词:掩盖、隐瞒。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