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诛杀。 汉 蔡邕 《荐皇甫规表》:“屠斩桀黜,绥抚煢弱。”
“屠斩”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释:
基本含义
指残忍杀戮或大规模屠杀,强调行为的暴力性和规模性。常用于描述战争、镇压等场景,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色彩。
词义解析
文献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蔡邕《荐皇甫规表》:“屠斩桀黜,绥抚煢弱。”,意为诛杀暴虐者、安抚弱势群体,体现了古代语境中“以暴制暴”的治理手段。
使用场景
现代多用于历史叙述或文学作品中,描述极端暴力事件,如战争暴行、大规模迫害等。需注意其贬义属性,日常交流中较少使用。
“屠斩”是带有强烈批判色彩的历史性词汇,需结合语境理解其程度与情感倾向。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屠斩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屠和斩。
屠字的部首是尸,总笔画数为8。它是指宰杀、杀戮的意思。
斩字的部首是斤,总笔画数为11。它是指砍、斩的意思。
屠斩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解释。在杀牲畜的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宰杀和砍断肢体。因此,屠斩逐渐成为用来形容杀戮、残忍行为的词语。
在繁体字中,屠斩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屠字的形状稍微有些不同,但整体意义和拼写没有变化。斩字的写法也大致相同。
以下是一个例句:“他屠斩了无数无辜的人。”
组词中可以使用屠斩的词语有:
屠城(指攻克城池后杀戮居民)、屠刀(指用于宰杀的刀具)、屠夫(指从事杀牲畜的人)、屠戮(指大规模的杀戮行为)等。
屠斩的近义词有屠杀、屠戳、杀戮等,它们都指的是残忍和暴力的行为。
屠斩的反义词可以是救助、拯救,它们指的是保护和帮助他人的行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