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丹书。《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俱启丹册,并图青史。” 张铣 注:“册,书也。”参见“ 丹书 ”。
丹册,汉语词汇中具有特殊历史意涵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字源、文化功能及文献用例三个层面解析:
1. 字义溯源与基本释义
“丹”本指朱砂矿石,引申为赤红色;“册”为竹木简编联而成的文书载体。二字合称,指古代用朱砂书写或装帧的典籍文书,常见于帝王册封、祭祀典仪等庄重场合。例如《周礼·春官》记载“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郑玄注“策,谓以简策书王命”,此处“策”通“册”,朱色书写象征权威。
2. 历史功能与文化象征
丹册在先秦时期主要承担两大功能:
3. 文学意象的延伸
唐宋以降,“丹册”逐渐演变为文学中的隐喻符号。如陆游《剑南诗稿》中“丹册常标节义名”,借朱色册籍代指忠烈青史;明代《永乐大典》编纂时,重要典籍仍以丹册形式誊录,凸显文献的珍稀性。
(参考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周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尚书今注今译》)
“丹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以通过以下分析理解:
“丹册”即“丹书”,指古代用朱砂书写的重要文书或典籍。其中:
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南朝文学家江淹的《诣建平王上书》:“俱启丹册,并图青史。”张铣注释称“册,书也”,表明丹册与史书记载相关。
具体场景
丹册多用于记录重要事件或典章制度,例如:
“丹册”是古代对重要典籍或文书的雅称,强调其以朱砂书写的特殊形式及内容的权威性。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文选》注疏或历史文献原文。
暗号按说半晌午剥烂北狩被冤冰蘖步步登高惭惧尝新赤岬词人刺杀麤诵大城市大愚貂金鼎革烦礼翻跃凤葆富岁沟防扢戏轰锽甲第见疑假虚今来鸡埘镌灭朘蚀克破恐后争先类神麟凤麟子凤雏流浪儿龙公竹马差名过其实强仕洽熟钦贵祛瘀矢夫适事时鲜失写实验手套私赃恬不知羞通号外号尪尬宛演吴舠显祖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