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调的意思、辞调的详细解释
辞调的解释
(1).诗文的声韵。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今世音律谐靡,章句偶对,讳避精详,贤於往昔者多矣。宜以古之製裁为本,今之辞调为末,并须两存,不可偏弃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至於 魏 之三祖,气爽才丽,宰割辞调,音靡节平。”
(2).语音。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而 中印度 特为详正,辞调和雅,与天同音,气韵清亮,为人轨则。”
词语分解
- 辞的解释 辞 (辭) í 告别:告辞。辞诀。辞行。辞世。辞别。 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职。辞呈。 躲避,推托:不辞辛苦。辞让。辞谢。推辞。 解雇:辞退。 同“词”。 优美的语言:辞藻。修辞。 讲话;告诉:“请辞于
- 调的解释 调 (調) à 安排处置:调令。调用。调度(?)。调动。调任。调防。调兵遣将。 访查了解:调查。调研。 音乐上高低长短配合和谐好听的一组音,字音的高低升降:调子。调号。调式。腔调。曲调。大调。小调。南
网络扩展解释
“辞调”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1.诗文的声韵
指诗文在音律、节奏上的和谐美感。例如:
- 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文章》中提到,今人写作注重音律与对仗,但应兼顾古体与今体的声韵,即“以古之制裁为本,今之辞调为末”。
- 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乐府》中,批评曹魏时期的诗作过于追求辞藻华丽而忽视声韵平衡,称其“宰割辞调,音靡节平”。
2.语音
特指语言的音韵特点。例如:
- 唐代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描述中印度的语言“辞调和雅,与天同音”,强调其语音的优美与规范性。
注意:需区分“辞调”与“词调”。“词调”多指填词的格律(如词牌名)或诗文的风格,而“辞调”更侧重声韵与语音的表达。若需进一步探讨相关概念,可参考古典文论或音韵学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辞调是指语言表达中的声调和抑扬顿挫。它可以帮助传达情感、强调意思和增加语言的韵律感。下面,我将为您提供有关辞调的一些相关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 辞调的拆分部首为辵(辶)和言。
- 辞调的总笔画数为8笔。
来源
- 辞调是由“辞”和“调”两个字组成的,其中,“辞”表示言辞、词句;“调”意为声调、音调。
繁体
- 辞调的繁体字为詞調。
古时候汉字写法
- 在古代汉字中,辞调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它是由辶(辵)和言组成,其中,“辶”表示行走的意义,而“言”则代表言语。
例句
- 他的辞调明快而有力,使得听众更容易理解他的观点。
组词
- 辞谈、辞章、调子、调节、调和
近义词
- 声调、语调、腔调
反义词
- 平调、单调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了解辞调的含义和相关信息。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半舍剥示八十一元士草率收兵撑篙寸山打乱东门逐兔东也不成,西也不就敦煌市繁简風斤服低做小恭候黄姜姜花线胡博词讳莫高深简微寂寂镜屉酒馆齎议抠趋鹍鲸连世林壑黎山留使柳叶金障泥骆驼杖蚂蟥钉绵里裹针邈散摹儗七辰器能秦弓穷迕秋田人尽其才濡弱丧败三朋四友赦恩牲牢生死与共释采双成太湖石外罗院晚朝无辩霞脸下僚祥轮下头狎戏遐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