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哀辞的意思、哀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哀辞的解释

[dirge;elegy;lament] 用来哀悼、纪念死者的文章

详细解释

亦作“ 哀词 ”。文体名。古用以哀悼夭而不寿者,后世亦用于寿终者。多用韵语写成。《后汉书·杨脩传》:“ 脩 所著赋、颂……哀辞、表、记、书凡十五篇。”《南史·后妃传下·陈后主沉皇后》:“及 后主 薨,后自为哀辞,文甚酸切。” 宋 苏轼 《答秦太虚书》:“ 程公闢 须其子 履中 哀词, 軾 本自求作,今岂可食言。”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辨讹》:“ 晋 挚仲洽 曰:凡作哀词者,皆施於童殤夭折,不以寿终之人。” 章炳麟 《国故论衡·正赍送》:“今人以哀辞施诸寿终,斯所谓失伦者。” 鲁迅 《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 中国 社会没有改变,所以没有怀旧的哀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哀辞是汉语古典文学中用于悼念逝者的专用文体,其核心内涵可从以下五方面阐释:

一、基本定义与词源 哀辞最早见于《后汉书·杨赐传》,指为哀悼早逝者所作的韵文,后扩展至所有悼亡文章。从字形构成看,"哀"字在甲骨文中作"口"中含"衣",象征哭泣时以袖掩面的悲痛情态,与悼亡主题直接关联。

二、文体特征 其结构包含三大要素:①追述亡者德行,如《文心雕龙》所述"追以憯怛,叙其哀情";②多用四言韵语,如蔡邕《济北相崔君夫人哀辞》;③结尾常附"乱辞"总结,采用骚体句式增强抒情性。

三、使用规范 主要应用于三类场合:①未成年而夭折者(《文章流别论》);②非正常死亡者;③身份显赫但德行有亏者。与"诔"文相比,哀辞更侧重情感宣泄而非功德颂扬,如挚虞《文章流别论》所言"哀辞者,诔之流也"。

四、历史演变 汉代哀辞多存于《艺文类聚》,魏晋时期发展出固定范式,至唐宋演变为包含序文、正文、铭文的完整结构。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将其细分为"哀辞""吊文""祭文"三种亚类型。

五、现代转译 在当代语境中,哀辞概念延伸至悼词、挽联等现代哀悼文体,但其核心功能仍保持"缀文以抒情"的本质,承载着中华文化"慎终追远"的伦理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哀辞”是中国古代用于哀悼逝者的一种文体,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功能

哀辞是专门为悼念死者而撰写的文章,通常以韵文形式呈现。其核心功能在于表达对逝者的悲痛与追思,常见于葬礼或纪念场合。

二、文体特征

  1. 语言形式:多采用押韵的骈文或诗歌体例,注重情感抒发而非平铺直叙。
  2. 情感表达:文字风格凄切哀婉,如《后汉书》记载的杨脩所作哀辞,以及陈后主皇后自撰的“文甚酸切”之辞。

三、历史演变

四、与其他悼亡文体的区别

五、著名实例

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典型哀辞包括:

注:该文体另有异体写法“哀词”,两者含义完全相同。其反义词为用于赞美的“颂辞”。

别人正在浏览...

百辞莫辩邦县壁居兵爪勃然大怒柴灶蝉纹抽丁拔楔穿敝出贡辞官打典打围大众语文彫侈敌庭二不挂五奋起伏蒲俯取歌磬弓珧圭首狐貉姬公金络索矜愍开耳看不见科举年贶饯琅帙老空人麻撒撒鸟鱼国宁昌泥水刀牛溲马渤呕吼牵仿强名潜鳞戢羽敲搒权要声名烜赫盛容升曦生长点石手军树羽窣堵素魣天府黇鹿蜗旋无涯相出没闲缓晓色谢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