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小事。《晋书·谢玄传》:“吾尝与 玄 共在 桓公 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亦得其任。”亦省作“ 履屐 ”。 清 吴敬梓 《移家赋》:“观使才於履屐,作表帅於人伦。”
“履屐间”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lǚ jī jiān(注音:ㄌㄩˇ ㄐㄧ ㄐㄧㄢ),其核心含义是比喻小事。
词义来源
典故出自《晋书·谢玄传》:“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亦得其任。”。这里通过谢玄处理日常琐事的例子,说明其才能即使在小事上也得以展现。清代吴敬梓在《移家赋》中进一步简化使用为“履屐”:“观使才於履屐,作表帅於人伦”。
用法与引申
现代意义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多见于古典文学或历史研究,强调以小见大的能力评价。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献引用,可参考《晋书》及吴敬梓相关作品。
“履屐间”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穿着木屐之间的短暂时间。它常用来形容某事情发生得非常快速,仅仅一瞬间的时间。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引申为某件事情发生得非常突然或愈发迅速。
“履”字的部首是“尸”,总共有七画。“屐”字的部首是“尸”,总共有十三画。
“履屐间”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屈原被放逐后,他在吴国的时候,有一次有人问他:“饭可至乎?”屈原回答道:“必则既至。”通过这个对话,形容屈原的反应非常快速。
“履屐间”的繁体字是「履屐閒」。
古时候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体结构和含义与现代的基本相同。
1. 他的反应真是履屐间,一下子就摆脱了危险。
2. 这个消息传开后,履屐间就散播到了全城。
组词:履历、屐齿、间隔。
近义词:瞬间、刹那、百闻不如一见。
反义词:反应迟钝、一动不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