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触目警心的意思、触目警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触目警心的解释

看到某种情况,心中引起警觉。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第六章一》:“如为子而必诚於孝,触目警心,自有许多痛痒相关处。”《扫迷帚》第二四回:“贵友既著有《醒迷文》,俟寄到时,明岁开设学堂,可钞贴各乡镇讲堂,以便教习随时讲解,俾学生触目警心。”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触目警心”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看到某种事物或景象后,内心产生强烈的警惕或警觉感,常用于形容令人震惊或引发深刻反思的场景。例如战争、自然灾害、社会问题等情境中,通过视觉冲击引发心理警示。


二、详细解析

  1. 词语结构
    由“触目”(看到)和“警心”(警惕内心)组成,属于联合式成语,具有中性色彩,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

  2. 引申意义
    不仅表达“警觉”,更深层含义是强调通过直观感受触发心理反思,如清代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中提到“触目警心,自有许多痛痒相关处”,暗示对道德或责任的关联性思考。

  3. 使用场景

    • 警示类描述:如环境污染、社会乱象等(例:“工厂排放的污水触目警心”)。
    • 文学表达:清代小说《野叟曝言》用其形容通过视觉刺激避免邪念再生。

三、出处与例句


四、近义词对比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参考查字典(来源1、4)及文学解析(来源6)中的完整内容。

网络扩展解释二

触目警心是一个常用的词语,它的意思是指令人警觉或者令人深感震撼。下面是关于触目警心的详细信息和一些例句。 部首和笔画: 触字的部首是手,共11个笔画;目字的部首是目,共5个笔画;警字的部首是言,共19个笔画。 词源来源和繁体字: 触目警心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新论箴言》中。当时的写法为「觸目驚心」,后来在隋唐时期演变成了现在的写法。 古时汉字写法: 在古代,触目警心的汉字写法是略有不同的。它是由「觸」(chù)、「目」(mù)、「驚」(jīng)、「心」(xīn)四个字组合而成。其中,驚表示震惊,心表示思考和感受。触目警心的意思是目睹之后引发内心的震动和思考。 例句: 1. 这个惨剧发生在我们身边,真的触目警心。 2. 这幅画作让人触目警心,深思不已。 3. 这部电影通过触目警心的故事,提醒人们珍惜和平。 组词: 触目翻人、触目皆是、触目驚心、警心动听、提心吊胆 近义词: 惊心动魄、令人震惊、触动内心、打动心弦、引起警觉 反义词: 无动于衷、毫不起眼、不值一提、无关紧要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帮助。如有更多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