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榦的意思、柯榦的详细解释
柯榦的解释
见“ 柯干 ”。
词语分解
- 柯的解释 柯 ē 斧子的柄:斧柯。 草木的枝茎:交柯错叶。 姓。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榦的解释 榦 à 同“干”①②。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柯榦”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见于古代文献和植物学描述,其含义可以从字义和引申义两方面理解:
一、 字义解析(本义)
- 柯:
- 本义指斧柄。《说文解字·木部》:“柯,斧柄也。”
- 引申指草木的枝茎、枝条。《广韵·歌韵》:“柯,枝也。” 如《诗经·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此处的“柯”即指树枝。
- 也泛指树木。《文选·班固〈西都赋〉》:“琳珉青荧,珊瑚碧树,周阿而生。”李善注引《尔雅》:“椵,大木也,一名柯。”
- 榦:
- 本义指筑墙时支撑在两边的木柱。《说文解字·木部》:“榦,筑墙耑木也。”
- 引申指事物的主体、主干、根本。《玉篇·木部》:“榦,本也。” 《易·乾卦》:“贞者,事之榦也。”孔颖达疏:“榦,本也。”
- 特指树木的主干、躯干。《字汇·木部》:“榦,木身也。” 如《淮南子·主术训》:“枝不得大于榦。”
二、 “柯榦”的合成义
“柯榦”一词由“柯”和“榦”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是指:
- 树木的枝干: 这是最直接和常用的意思。它结合了“柯”的枝条义和“榦”的主干义,泛指树木的枝杈和主干部分,即树木的整个骨架结构。例如在描述植物形态时,会用到“柯榦挺拔”、“柯榦扶疏”等词语。
- 引申为事物的主体、骨干或根本: 如同“榦”的引申义,“柯榦”有时也用来比喻事物的主要部分、支撑结构或根本所在。例如,王充《论衡·效力》:“文章之人,滋茂汉朝者,乃夫汉家炽盛之瑞也……故夫文力之人,助有力之将也,乃能厉(励)民。带徒聚众者,柯榦之材不倾也。” 这里的“柯榦之材”比喻能担当重任、支撑大局的人才或力量。
三、 用法与语境
“柯榦”是一个相对书面化、古雅化的词汇,在现代汉语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但在古典文学、植物学描述或一些书面语体中仍可见到。它常用于描绘树木的形态、姿态,或用于比喻性的表达中。
参考资料来源:
-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1993):提供了“柯”和“榦”的详细释义及书证。
- 《辞源》 (商务印书馆,1915年初版,多次修订):对“柯”和“榦”的古义及引申义有权威解释。
- 《说文解字》 (许慎,东汉):提供了“柯”和“榦”的本义解释。
- 《论衡》 (王充,东汉):提供了“柯榦”用于比喻的经典书证。
- 《中国植物志》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在描述植物形态时,会使用“柯榦”等术语指代树木的枝干结构。
网络扩展解释
"柯榦"是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如下:
基本释义
该词为"柯干"的异体写法,指树木的枝干,即枝条与主干的统称。从词源看,"柯"原指斧柄,引申为树枝;"榦"通"干",即树干。
文学应用实例
-
《夷坚甲志·柳将军》(宋·洪迈)
以"柯干极大"形容庙宇古杉的雄伟,突显树木的繁茂与岁月积淀。
-
《双柏》诗(元·陈樵)
用"柯榦如青铜"比喻柏树枝干的苍劲质感,赋予古树金属般厚重色泽的意象。
-
清代诗人黄景仁、谭献
通过"连蜷""松檜之柯干"等表述,展现树木盘曲遒劲的姿态,多用于营造古朴深远的意境。
使用特点
该词在古典诗文中常见,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其异体形式"柯干"更符合现代书写规范,但二者表意完全相同。
别人正在浏览...
爱根把牢抱蛋宝灯卑不足道濒危物种拨弄譂奴廛野程日重来郭伋搊撮楚葵出狩钉锤东魏都乡侯趸愿分龙日鲠愤丱童过瞒杭紬汉族哄集后手里黄要圜钟架牟角茧栗近夷计穷虑极酒罐子咎教口碎楞倔倔栗色刘表牛麻葛糕鸣和抛垛犬铺日诵五车三杀上羾善思生活方式视孔説堂庶正俗机亭子间僮女驮家托兴宛丘微玷夏璜孝慈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