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啮缺的意思、啮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啮缺的解释

(1).缺口,锋刃破缺。《淮南子·修务训》:“今剑或絶侧羸文,啮缺卷銋,而称以 顷襄 之剑,则贵人争带之。”

(2).传说中的上古贤人。隐居不仕。《庄子·天地》:“ 尧 之师曰 许由 , 许由 之师曰 啮缺 , 啮缺 之师曰 王倪 。” 北周 庾信 《奉报穷秋寄隐士》诗:“ 王倪 逢 啮缺 , 桀溺 耦 长沮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 高似孙 以太史无传,而并疑为鸿蒙 啮缺 之类。”

(3).借指隐士。 南唐 陈陶 《锺陵道中作》诗:“曾逢 啮缺 话东海,长忆 萧 家青玉牀。”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啮缺”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字面含义:缺口或锋刃破损

指物体边缘因磨损或破坏形成的缺口,常见于形容刀剑等锋刃的残缺。例如《淮南子·修务训》提到剑“啮缺卷銋”,即描述剑刃破损的状态。


2.历史人物:上古贤人

传说中尧帝的师祖级人物,是隐士许由的老师,以不慕名利、隐居修道著称。《庄子·天地》记载:“许由之师曰啮缺”,北周庾信的诗句也提到“王倪逢啮缺”,进一步佐证其隐士形象。


3.借代意义:隐士

因啮缺的隐居身份,后世诗文常以“啮缺”代指隐士。例如南唐陈陶的《锺陵道中作》中“曾逢啮缺话东海”,即以啮缺喻指隐士。


补充说明(成语用法)

在部分文献中,“啮缺”被解释为成语,形容贪婪吞食、不知满足的行为,但此用法较少见于权威典籍,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句或考证细节,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如、4、5)。

网络扩展解释二

《啮缺》的意思

《啮缺》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分别是“啮”和“缺”。它的意思指的是通过啃咬使东西出现缺损或断裂。

拆分部首和笔画

《啮缺》的第一个字“啮”是由右边的“齒”和左边的“曷”组成,部首分别是齒部和曷部,总共有12笔。第二个字“缺”包含了“缶”部和“夬”部,总共有7笔。

来源及繁体

《啮缺》是源于古文献中的词语,最早出现在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啮缺》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齧缺」。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方式和现在有所不同。从传世文献中的观察发现,古代汉字在字形、结构和笔画等方面与现代有所差异。然而,《啮缺》的古时候汉字写法与现代基本保持一致。

例句

1. 他的牙齿凶猛地啮缺了木质的椅子。

2. 老鼠在黑暗中一边张牙舞爪地啮缺着绳子,一边试图逃脱。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啮齿、缺损、啃咬。

近义词:咬断、折断、咬破。

反义词:完整、完好、无损。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