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黄纸札的意思、黄纸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黄纸札的解释

用黄纸书写封授官爵的文书。《南史·张兴世传》:“ 明帝 即位,四方反叛,进 兴世 龙驤将军,领水军拒南贼……是役也,皆先战授位,檄板不供,由是有黄纸札。”亦省称“ 黄札 ”。《陈书·徐陵传》:“府库空虚,赏赐悬乏,白银难得,黄札易营。权以官阶代於钱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黄纸札是古代中国官方文书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与行政效力。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析其含义:


一、基本释义

黄纸札指以黄色纸张书写、用于传达朝廷敕令或重要官方信息的文书。其核心特征在于:

  1. 材质象征:黄色在封建社会中为帝王专用色,黄纸本身即代表皇家权威与官方正统性。
  2. 文书性质:多用于发布敕命、任免官职、科举放榜等重大事务,属下行公文(朝廷向地方或臣下发放)。
  3. 形式特点:常为卷轴或折页形式,加盖官印,内容简洁庄重。

二、历史源流与制度背景

  1. 唐代起源

    黄纸文书制度始于唐代,据《唐六典》载,敕书需用黄麻纸书写,称“黄敕”,用于重大政令颁布。中书省起草后经门下省审核,最终由皇帝画敕生效。

  2. 宋代规范化

    宋代将官方文书按等级分色:黄纸专用于敕命与枢密院机要文件。赵彦卫《云麓漫钞》载:“宋代敕牒用黄纸,谓之‘黄札’”,成为官员委任的正式凭证。

  3. 科举制度关联

    科举放榜称“黄榜”或“金榜”,因用黄纸书写进士名录得名。如《宋史·选举志》载殿试后“制策临轩,唱名赐第,揭黄纸于东墙”,象征皇权对人才的认定。


三、文化与社会意义


四、与相关术语辨析

术语 区别点
黄榜 专指科举或赦免名单
黄敕 唐代对皇帝敕书的特称
黄麻 指黄色麻纸,为黄纸札材质
白札子 非正式文书,无官方效力

参考文献

  1. 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研究》,齐鲁书社
  2.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中华书局点校本
  3. 脱脱《宋史·选举志一》,中华书局
  4. 敦煌研究院《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黄纸札”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书形式。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黄纸札(拼音:huáng zhǐ zhá)指用黄纸书写、用于封授官爵的文书。其核心特征在于以黄色纸张为载体,体现了古代文书制度的特殊形式。

历史背景与文献出处

  1. 起源与用途
    该词最早见于《南史·张兴世传》,记载南朝宋明帝时期因战事频繁,官方文书(檄板)供应不足,遂改用黄纸书写授官文书。这反映了古代行政应急措施与等级制度(黄纸象征官方权威)。

  2. 简称与延伸
    亦省称为“黄札”,如《陈书·徐陵传》提到“黄札易营”,指通过授予官阶代替钱绢赏赐的现象,侧面说明黄纸札在财政紧张时的特殊作用。

  3. 黄纸的象征意义
    黄纸在古代不仅用于官吏铨选、考绩登记,还用于诏书和赦免文告,其颜色可能关联皇权或官方权威,强化文书的法律效力。

综合特点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南史》《陈书》等史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安安心心懊憦奔逐冰雪节朝荣称秩丛繁盗抾窦滔妇放烟幕弹讽读奉辔风宪官粉线高伉歌骊耕蓑沟灌河漫滩鹄观见风转篷劫石惊沫诀去决心科杖阃闱料人丽紫路门学门无杂客苗嗣珉采南壄内国逆决旁蒐捧杯品笛千言万说悄密麡床丧胆扫门沙府尚辞使气白赖税额水激则旱,矢激则远说闲话疏朴书圣四散天帝枉骑文明文深网密贤强献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