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九成宫醴泉铭的意思、九成宫醴泉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九成宫醴泉铭的解释

唐 碑。 唐 贞观 六年, 太宗 避暑于 陕西 麟游 九成宫 ,得泉而甘,因名 醴泉 ,敕 魏徵 撰铭、 欧阳询 书之以刻石。字体温润峭劲,兼有隶书笔意,为 欧 书中著名碑刻,极为世重。 宋 以来摹刻难以悉数,传世有 唐 拓本,发现于 敦煌 石室,今藏 法国 巴黎图书馆。亦省称“ 九成宫碑 ”。 清 顾炎武 《与颜修来手札》:“惟 郃阳 《曹全碑》极佳,其他若 麟游 之《九成宫碑》、 长武 之《虞恭公碑》俱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其名称可从汉语词源与历史文化两个维度解析。以下为详细释义:

一、题解与词义溯源

"九成宫"原为隋代仁寿宫,唐太宗重修后更名。"九成"出自《尚书·益稷》"箫韶九成",意指乐章演奏九次,引申为"多层、繁复",此处形容宫殿建筑宏伟。据《汉语大词典》释,"醴泉"指甘美如醴(甜酒)的泉水,典出《礼记·礼运》"天降甘露,地出醴泉",象征祥瑞。"铭"为古代刻于金石以记功德的文体,《文心雕龙》定义其"名目虽异,而警戒实同"。

二、内容结构与历史背景

此碑铭撰于贞观六年(632年),魏徵撰文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发现醴泉之事。全文24行,每行49字,内容包含三部分:

  1. 九成宫的地理形胜与改建始末
  2. 醴泉现世的祥瑞意义
  3. 颂扬太宗俭朴德政的治国理念

    据《新唐书·地理志》载,九成宫确为避暑离宫,醴泉事件契合贞观初期"以祥瑞证治世"的政治语境。

三、书法艺术价值

作为楷书典范,该铭文呈现欧阳询"法度谨严,劲险刻厉"的书风。清代书家翁方纲评其"楷法极则",其结字中宫紧收、笔势方整的特征,成为后世"欧体"的范式标准。碑中"泉"字末笔作钩趯,"宫"字宝盖横折带隶意,充分展现初唐书风由隋入唐的过渡特征。

四、文献学意义

现存陕西麟游县碑亭者为宋拓本,清代朱文钧藏本(现归故宫博物院)被公认为最佳拓本。铭文内容与《唐会要》《册府元龟》等史籍记载互证,具有补史之阙的文献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九成宫醴泉铭》既是唐代著名碑刻,也是一个成语典故,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析:

一、字词本义与成语寓意

二、碑刻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1. 背景与内容
    唐贞观六年(632年),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魏征撰文记述此事,欧阳询书丹刻碑。碑文赞颂太宗功绩,强调“居高思坠,持满戒盈”的治国理念。

  2. 书法地位
    欧阳询晚年楷书代表作,字体温润峭劲,结构严谨,被誉为“天下第一铭”。现存陕西麟游县,传世最佳拓本为明代李祺藏北宋拓本。

  3. 文化意义
    融合唐太宗、魏征、欧阳询三位历史名人的贡献,既是政治祥瑞的象征,也是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

三、关联扩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碑文全文或书法细节,可参考《汉典》释义或陕西麟游县碑亭景区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榜棰半生半熟边旁缤纷秉牍柄用彻帘尘根晨昏船舫唇揭齿寒粗戆地箓冯依感服箇底戈楯弓箕勾牵刮平过政榖皮巾寒涩合影黄尘变柬拔蒋蒋贱市噭应睫睫锦帏进辖峻网渴而掘井聊且笼捻漫録密游牛眠排水潜映跂骨晴天霹雳虬牀拳毛去得三贞九烈谥册始端饰中廋语町町逶逦温骊无声无色霞锦下马看花降龙钵象榻小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