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若个 ”。1.哪个。可指人,亦可指物。 唐 东方虬 《春雪》诗:“不知园里树,若箇是真梅?” 宋 杨万里 《和段季承左藏惠》之三:“阿谁不识珠将玉,若箇关渠风更骚?” 明 陈铎 《山坡羊·怨别》套曲:“灯儿照破人儿梦,梦遶 巫山 若个峯?” 刘国钧 《饯春词》:“若个多情解相忆,征鞍还带落花飞。”
2.何处。 唐 贾岛 《盐池院观鹿》诗:“ 条峯 、 五老 势相连,北鹿来从若箇边。” 宋 赵长卿 《菩萨蛮·初冬》词:“若个是乡关?夕阳西去山。” 清 赵翼 《中秋夕感作》诗:“一家依旧团圞月,怜汝孤魂若箇边?”
3.什么。 清 李渔 《奈何天·逼嫁》:“若个事,哗庭院?乱我清心,搅我幽眠。”
“若箇”是“若个”的异体写法,属于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表示疑问,指“哪个”
用于人或物的选择疑问,常见于诗词。例如:
表示地点,指“何处”
多用于询问方位。例如:
表示事物,指“什么”
通常用于反问或泛指。例如:
补充说明:
若箇(ruò gè)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若是如此,那么……”。它通常用来引出一个假设情况,然后就此条件进行推理或讨论。
若箇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若(ruò)的草字头部首(艹),右边是箇(gè)的竹字头部首(⺮)。若的笔画数为8,箇的笔画数为14。
若箇最早出现在《东观要略》这本南齐时期的百科全书中。当时它的写法是“若箇”,后来发展为繁体字的“若个”。
在古代写作中国汉字的时候,若箇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若的写法类似于“若”,箇的写法类似于“個”。这种写法在现代已经很少使用了,但在古代文献中仍然可以见到。
1. 若箇你能够坚持锻炼,身体一定会变得更健康。
2. 若箇你去北京旅游,一定要参观故宫。
3. 若箇你明天有时间,我们可以一起看电影。
1. 若若箇箇(ruò ruò gè gè):意为“数量很多,各种各样”。例如:这个市场上的商品真是若若箇箇,应有尽有。
2. 若箇堪忧(ruò gè kān yōu):意为“值得担忧的事情”。例如: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还不够完善,若箇堪忧。
近义词:若是、如果、假使、倘若。
反义词:不管、无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