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屈曲;曲折。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庚:“ 含元殿 侧 龙尾道 ,自平阶至,凡詰屈七转。” 清 方象瑛 《七盘关》诗:“ 氐 中又復度 七盘 ,詰屈紆迴势相引。”
(2).文词艰涩难读。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乐府至詰屈者,《朱鷺》、《临高臺》等篇。”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茹韵香先生》:“诗集甚富,每一题,輒蔓衍百餘首,拖沓詰屈。”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要之《商颂》五篇,事迹分明,词亦詰屈,与《尚书》近似。”
诘屈(jié qū)是汉语中形容语言或文字艰涩难懂的形容词,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以下三方面:
指文辞曲折拗口、晦涩不畅,令人难以顺畅阅读或理解。
来源: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收录该词,释义为“曲折;拗口”,强调其与流畅表达的对立性。例如:“佶屈聱牙”(后多写作“诘屈聱牙”)即形容文章艰涩拗口。
“诘”从“言”(讠),本义为追问、责问(《说文解字》:“诘,问也”),引申为言语的曲折盘问;“屈”表弯曲、不直。二字组合后,强化了语言表达中“曲折不顺”的意象。
来源: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指出“诘”的语义与言语复杂性相关,为“诘屈”的引申义提供依据。
参考:汉典网《说文解字》条目
该词多见于评价深奥古籍或刻意雕琢的文风。如韩愈《进学解》以“周诰殷盘,佶屈聱牙”形容《尚书》文风艰深;近现代学者钱钟书在《管锥编》中亦用此词点评古文献的语言特质。
来源:
《古文观止》注本及《管锥编》(三联书店)均收录相关例证。
参考:三联书店《管锥编》介绍页
“诘屈”以语言表达的曲折性为核心,兼具形义关联与文学批评功能,是汉语中描述晦涩文风的权威术语(注:“佶屈”为异形词,义同)。
“诘屈”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解析:
物理意义上的弯曲
指物体或路径的曲折、不直,例如: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形容山路蜿蜒险峻)。
注:此用法多见于古文或文学描写。
语言或文字上的艰涩
形容言语晦涩难懂、不通顺,例如:
“他说话诘屈聱牙,令人费解”。
现代汉语中,此义项更为常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诘屈聱牙”的典故或例句,可参考、7的完整内容。
被辞冰囊不见棺材不下泪趁市辞证打勾戴翼地理环境帝阙东厢发狂防萌杜渐繁约发绣高圆格格不入给节雚觔顾怪国初骨清顾犬补牢话欛花柳场江徼界约金坠儿积庾祭主渴而穿井宽打周遭酷用牢扉泪涟乱朝女孙槃舞跑发漂染僻窵平旦前敌起支三清境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折风慎问诗牋顺令岁课探赜索隐透亮微躯稳如泰山梧岸响遏行云显然晓明暇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