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屈曲;曲折。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庚:“ 含元殿 侧 龙尾道 ,自平阶至,凡詰屈七转。” 清 方象瑛 《七盘关》诗:“ 氐 中又復度 七盘 ,詰屈紆迴势相引。”
(2).文词艰涩难读。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乐府至詰屈者,《朱鷺》、《临高臺》等篇。”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茹韵香先生》:“诗集甚富,每一题,輒蔓衍百餘首,拖沓詰屈。”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要之《商颂》五篇,事迹分明,词亦詰屈,与《尚书》近似。”
“诘屈”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解析:
物理意义上的弯曲
指物体或路径的曲折、不直,例如: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形容山路蜿蜒险峻)。
注:此用法多见于古文或文学描写。
语言或文字上的艰涩
形容言语晦涩难懂、不通顺,例如:
“他说话诘屈聱牙,令人费解”。
现代汉语中,此义项更为常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诘屈聱牙”的典故或例句,可参考、7的完整内容。
《诘屈》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质问和纠正的意思:
《诘屈》由部首讠(yǐn)和部首句(jù)组成,总计10个笔画。
《诘屈》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诗经》。在《诗经·魏风·硕人》中有一句:“诘屈職咎,言念其邻。”意思是质问和纠正人们的过失,表达了对人们行为不正、责备的态度。
《诘屈》的繁体字为「詰屈」。
在古代,「诘屈」的写法可以是「訐屈」或「訐躥」。这些写法在现代已经不再通用。
他敢于诘屈,公正地纠正他人的过失。
诘问、质诘、纠正。
责问、指责、申斥。
褒奖、称赞、表扬。
安业壁坞层出不穷长夜毚微抄家欻砉村烟麤人店号點染鼎亨滴水不漏动机耳扒風節奉佐甘国老关怀备至过房横斜薨殁黄星剑树见数简用疾路酒淀抉发蹶张浚齐空群恇攘鵾翔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緑鬓朱顔泪涟涟凌亏临危制变柳洲路基律厤卖休墨汁千社诠笔日出处天子三洲歌甚紧受纪数理逻辑四诊馊点子陶育提词踠地狭庐闲良蟹獴细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