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内刚的意思、内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内刚的解释

内心刚强。《易·坎》“行有尚” 三国 魏 王弼 注:“内亨外闇,内刚外顺,以此行险,行有尚也。” 宋 欧阳修 《再论水灾状》:“祠部员外郎直史馆知襄州 张瓌 静默端直,外柔内刚,学问通达。” 明 李东阳 《明故中顺大夫南京大常寺少卿掌尚宝司事夏公行状》:“公为人宽厚简易,内刚外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内刚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内”(内部、内心)和“刚”(刚强、坚硬)组成,形容人外表看似柔和或谦逊,但内心意志坚定、原则性强、不易屈服的特质。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核心释义

    指内在性格或品质的刚强不屈。与外在表现(可能温和、平静)形成对比,强调内心深处的坚韧、果决和原则性。这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和定力,尤其在面对压力、诱惑或挑战时显现。(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性格特征体现

    • 外柔内刚:这是最常见的搭配,形象地描述了这类人的特点:待人接物可能温和有礼、处事圆融(外柔),但在涉及原则、底线或重大决定时,内心极为坚定,不易动摇(内刚)。(参考《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意志坚定:拥有明确的目标和信念,遇到困难不轻易退缩或放弃。
    • 原则性强:对是非、对错有清晰的界限,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
  3. 文化内涵与哲学关联

    • 儒家修养观:内刚体现了儒家推崇的君子品格之一,即“外圆内方”或“和而不同”。君子待人接物讲究和谐、变通(外圆/和),但内心必须坚守道义和原则(内方/不同)。(参考《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道家思想影响:道家虽强调“柔弱胜刚强”,但其“柔”并非软弱,而是如水般柔韧且蕴含巨大力量,这与“内刚”蕴含的、不张扬的内在力量有相通之处。(参考《道德经》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4. 行为表现

    内刚的人在行为上可能表现为:

    • 态度谦和但立场明确。
    • 能包容不同意见,但在核心问题上不退让。
    • 遭遇不公或压力时,表面可能平静,内心却在积蓄力量或思考对策,最终以符合其原则的方式应对。
  5. 应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具有领导力、在逆境中坚韧不拔、或在复杂环境中能保持本心的人。例如:“她看似温婉,实则内刚,在谈判中寸步不让地维护了公司利益。”或“这位老教授为人谦和,但治学严谨,内刚外柔,深受学生敬重。”

总结来说,“内刚”精准刻画了一种重要的性格特质:它强调内在精神世界的强大与坚定,这种强大往往不显山露水,却是一个人立身处世、克服困难、坚守信念的根本力量。

网络扩展解释

“内刚”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内心坚定、刚强果断的品质,强调意志坚强且不易受外界干扰。发音为nèi gāng(, )。

二、结构与分析

三、使用场景

  1. 描述面对困难时坚定不移的态度();
  2. 形容外表柔和但内心刚强的人物性格(如“外柔内刚”)();
  3. 常用于文学或日常语境中,强调内在力量。

四、历史出处与延伸

五、例句参考

  1. “谢言外柔内刚,宁死不屈”();
  2. “张瓌静默端直,外柔内刚”()。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文献原文,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周易》相关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罢国宝座变死褊性比灋昌辞串通地理环境东宫三师斗拢翻翻反听风向器腐鲍复读浮轻福音书公移苟徇谷量呵壁问天赫斯之威幻茶回敷芔陨疆干绛台浆汁简贱惊绝金尽裘敝进折锦衣玉食匡扶劳尊林下蠡园楼护美缺门女眠花卧柳木化九隆艒艒船浅稚榷政三节棍水楗殊心岁君苏幙遮挺押痛戞图纬碨磊卫生纸温情蜗牛庐崄难小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