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irement] 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隐或退隐之处
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李白《安陆寄刘绾》
(1).树林之下。指幽静之地。 南朝 梁 任昉 《求为刘瓛立馆启》:“瑚璉废 泗 上之容,樽俎恣林下之适。” 唐 郑谷 《慈恩寺偶题》诗:“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明 高启 《梅花》诗之一:“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2).指山林田野退隐之处。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6*解二·竺僧朗》:“ 朗 常蔬食布衣,志耽人外……与隐士 张忠 为林下之契,每共游处。” 唐 灵彻 《东林寺酬韦丹刺史》诗:“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宋 文天祥 《遣兴》诗:“何从林下寻 元亮 ,只向尘中作 鲁连 。”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一:“林下有人君侧少,知公未忍説投簪。” 郁雯 《李清照》六:“原想和你一起,退居林下,白头偕老,没有想到又有 湖州 之诏。”
(3).谓闲雅、超逸。《宣和画谱·人物二》:“ 童 以妇人而能丹青……有文士题 童氏 画诗曰:‘林下材华虽可尚,笔端人物更清妍。’”参见“ 林下风气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林下汉语 快速查询。
“林下”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含义,结合权威资料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指树林底下的幽静之地,如李白诗句“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这一用法常见于古诗文,强调自然环境的静谧,例如唐代郑谷《慈恩寺偶题》中“林下听经秋苑鹿”。
引申含义
引申为退隐或隐居之处,多形容远离尘世的生活状态。如灵彻诗句“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暗指归隐的文人雅士超脱世俗的姿态。
古诗例证
现代用法
现代语境中,“林下”可指代山林田野环境,也用于生态或农业领域,如“林下经济”指在林间发展种植或养殖业。
总结
“林下”既具自然空间的实体指向(树林下、田野),又承载文化意象(退隐、闲雅)。其含义从具体到抽象,体现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与诗意表达。
《林下》是一个常用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林」和「下」。
「林」是一个独体字,拆分部首为「木」,总共有八画。它表示树木或者树林的意思,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生物群落。
「下」是一个汉字,拆分部首为「一」,总共有五画。它表示在某种位置的下方或向低处移动的动作。
源自古代汉字,「林」在古时候的写法为「森」,以更加形象地表示茂密的树木。同样地,「下」的古代写法是「下」。
由于区别汉字简化的趋势,「林」和「下」的繁体字形分别为「林」和「下」。繁体字保持了更多古代汉字的特点。
「林下」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没有特定的写法,通常直接用「林下」以示意。现代汉字一般采用林下。
以下是一个例句:
在炎热的夏天,人们纷纷躲到林下乘凉避暑。
组词:
林地、林业、林荫道
近义词:
树下、树林
反义词:
林上、顶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