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碨礧 ”。高低不平貌;突起貌。 唐 杜甫 《骢马行》:“隅目青荧夹镜悬,肉騣碨礧连钱动。” 仇兆鳌 注:“碨礧,谓肉騣突起。” 明 杜濬 《后快哉行》:“君不见大河南来十三盗,碨礧项领狞狰貌。”
“碨磊”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wěi lěi,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解析:
形容石头高低不平或突起的样子
该词常用于描述山石、地貌等物体的不平整状态。例如唐代杜甫《骢马行》中的诗句“肉騣碨礧连钱动”,以“碨磊”形容马匹肌肉的突起状。
方言中的特殊含义
“碨”在方言中可指石磨或研磨动作(如“碨面”),但“碨磊”组合使用时更侧重“不平整”的本义。
另一个读音为kuǐ lěi 的词汇“磈磊”与“碨磊”意义部分重叠,但用法略有不同:
碨磊(wò léi)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于方言中,意思是“强壮、有力量”。
碨磊的部首是石(shí),由15个笔画组成。
碨磊源于方言词汇,常见于一些方言中。在方言中,碨磊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健壮、有力气。
碨磊的繁体字为「碩壘」。
在古时候,碨磊的写法与现代写法相似,部首为石,整体构造基本一致。
1. 他是个碨磊的汉子,干活从不含糊。
2. 弟弟虽然年纪小,但力气很碨磊,总能帮忙搬重物。
组词:碨磊力量、碨磊身材、碨磊的小伙子。
近义词:强壮、壮实、有力。
反义词:弱小、无力、脆弱。
【别人正在浏览】